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伤城记(心慌的周末) 第5页

作者:亦舒

可能是陈知的同事。

物以类聚,陈知的朋友同他一样,都是注重内涵的知识分子。

之之用目光与微笑送他们出去。

陈知回来问:“你找我?”

“哥哥,我有事同你商量。”

陈知的精神似有好转,他像已经做出重要决定,如释重负,故轻松笑问:“你最近甚喜独行独断,如今又有什么要问我?”

“哥哥,”之之把他拉到一旁,“我想搬出去住。”

陈知一怔,注视妹妹,“搬出去?你能独立吗?我劝你三思,你吃的米,用的水,统统由他人供给,你断得了这条脐带吗。”

“但是,我向往自由。”

“要付出庞大的代价,超乎你想像的昂贵。”

“劝人放长目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不也是你吗?”

“你这个条件不值得,”陈知笑着摇头,“不可混为一谈。”

“我先去同母亲提出,她若发起脾气,请你站我这边。”

“母亲近日对我印象甚差,我怕爱莫能助。”

之之抱怨,“都是你,那么乖,你若带头搬出去,我就易办事。”

兄妹两索性坐在梯间详谈起来。

“有人鼓励你造反是不是?”

之之不语。

“你一旦出去了,他是否打算照顾你?”

之之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

“抑或,他的支持只限于摇旗呐喊,隔江观火,一待不可收拾,立刻劝你处变不惊,庄敬自强?”

之之说:“我可以对自己负责。”

“你是娇纵惯了的人,洗头时莲蓬水慢一点便急得顿足,质素稍差的衣服便嚷土土土,又大女人主义,之之,家里对你也讲民主,何用急急争取。”

“我向往留学生住宿那段日子。”

“可见是太早开放也有后患。”陈知笑。

“你不赞成。”

“非也非也,时机尚未成熟,不宜操之过急。”

之之抢白他,“每个人说另外一个人,道理总是一箩筐一箩筐,丈八的灯,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陈知劝妹妹,“父母亲大人最近心清欠佳,你用辞婉转些。”

陈之鼓起余勇,蹬蹬蹬走上去找母亲开谈判。

意外地,她看见妈妈一个人坐在旧沙发上抽烟。

之之坐到母亲身边,“我不知道你会吸烟。”

陈太太连忙按熄香烟,笑道:“年轻时吸过,戒掉多年,近日吸来解闷。”

母女俩同坐在一张紫红色丝绒旧沙发上,它的年龄绝对比之之大,自幼她与哥哥两人喜孵在沙发里玩耍,如今丝绒面已掉得斑斑驳驳。

母亲总是把最旧的东西抬到自己房间,好的新的都留给老的小的,自嘲是拣破烂的人。

之之有点惭愧,最好的还不够,已是天之娇子,还要争取重高更远的目标。

“母亲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时间都到哪里去了,记得刚出来做事便认识你丈亲,当时他是大学生,我只是时装店里售货员,经朋友介绍认识,非常喜欢对方,不多久便结婚,很快怀了你哥哥,为求生活安定,他一毕业便投考政府机关,没想到公务生涯一晃眼廿多年。”季庄十分感喟。

之之老以为人过三十便会认命,真真没想到母亲仍然多愁善感。

“可是你俩做得那么好,你们是好父母,好子女。”

“是吗?”季庄微笑,“那为什么你还想搬出去?”

之之失措,语塞。

她没想到母亲已经打探到消息,先发制人为强。

“之之,我明白你的心情,当年我在工专夜校念服装设计及纺织,如果读到文凭,一定有更好成就,但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爱情价更高。”

“你有没有后悔?”之之好奇地问。

季庄笑,看着女儿,“哀乐中年。”尽在不言中。

“这件事我会详加考虑。”之之答允母亲。

“但愿新一代的头脑比老一代清醒。”季庄长叹一声。

凡是做母亲的都希望女儿自娘家直接走进夫家,嫁得好,有面子,天天差司机来接老妈出去喝茶逛街作乐。

次一等的,努力个人事业,出人头地,扬万立名,以光门相,父母也不致失望。

最怕女儿搞男女关系,失意时又回来娘家孵豆芽,从前之之的姑姑就是这样,在娘家进进出出,被亲戚讥笑。

泵女乃女乃幸亏最后嫁到外国去,众人松口气。

季庄至惧女儿以恋爱为业务。

“你且慢同你父亲说这件事,近日他已白了中年头。”

之之默默退出。

陈开友进来问妻子:“女儿作啥,一脸心事,可是要结婚了?要不正式结婚,别的谈也不要谈。”

“九十年代了。”季庄提醒他。

“廿一世纪我还是这样看,谁也别想把我女地拐走,我养得起女儿。”陈开友幸幸然。

“她男朋友暂时不想结婚。”

“那么他一定想找死。”

“陈先生,请你控制你自己。”

“真没想到那小子外貌忠厚,内心奸诈。”

季庄只得用手托着头干笑。

陈开友的烦恼已经够多,再加上一子一女忽然都生出奇怪独立的意愿,更令他不胜负荷。

他同妻子诉苦,“我的肩膀压得断开来。”

鲍务工作越来越难做,政府威信大失,民不服官,外国上司又还不明其中道理,办事作风一似旧时,他们这一批总省级人马便不三不四,不上不下地卡在当中,猪八戒照镜子似,两边不是人。

任何报纸服务版上的小记者一个电话便叫他们疲于奔命四出应付,专栏上批判目多,亲友动辄嘲弄:“公务员最好做,平日阔佬懒理,届时保送英国。”

陈开友有苦自己知,退休金在哪里还不晓得呢,四十九岁半的他即使拿得到居英权,到了那边,也无以为生。

他所服务的机构,一早在去年已经酝酿月兑主政府架构独立,同事们本来觉得是件好事,这下子总算可以拿一笔服务全转到私营机构继续赚取日薪,但是最近又犹疑起来,又希望保持公务员身分,以期获得居留权。

明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却偏偏自相矛盾,不切实际地盼望两全其美。

陈开友同妻子说过;“你看看好,结果驼子摔跤,两边不到岸。”

“退休金总没问题吧。”

“先给你四分一,或三分一,区区不数目到手也不晓得用来干什么她,以后按月付,太平盛世尚可用来续命,现在要换朝代了,你想想,唐朝的帐留给宋朝付,行得通吗,你是赵匡胤,你付不付?”

季庄不由得再点起一支烟。

“这些年来,我看你也省得不能再省,你倒底有多少私蓄?”

季庄打开抽屉,取出外币储蓄户口,放在丈夫手中。

陈开友看到数目字,相当诧异,“难为你了,可是也无甚作为,用以防身,总好过没有。”

季庄仍把存折锁好,“港人胃口越来越大,吹牛皮,啦啪打,动辄不把七位数字放在眼内。”

“这些日子,辛苦了你。”

季庄说:“何尝不辛苦了你。”

两夫妻为着生活,为着家庭,为着老小,从来不敢争意气,强出头,总是忍耐忍耐,以大局为重,只要家人温饱,眼泪牙齿和血吞下,在所不计,渐渐背驼了,志短了,最多不过低低叹一口气。

可是不明就里的年轻人还往往认为中年人窝囊……

他们不明白长年累月缄默地苦干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

最令他们难过的是那些残酷的年轻人包括陈知与陈之,他们的子女。

第二天傍晚,一家人下班回家,急急围着看新闻,不出所料,那长着灰白卷发的外国人本然表示没有可能允许三百廿五万港人进入英国。

陈知霍一声站起来,看着他父亲说:“在这种时候,还卑下地为这种政府做奴才,诚属不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