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直至海枯石烂 第4页

作者:亦舒

我讪讪地告辞。

为什么不发作?早已成年,凡事藏心中好些,何必对父母发脾气。

我们这一行。彷佛武林中的邪教,总坛上祭看八个大字:入我门来,祸福莫怨,还有什么可说。

回到公寓,发觉接待处代我收了一只包裹,拿到客厅拆开一看,顿时呆住。

那是一座卫星电话,附着山口的说明:“修,不需电话线也可以通讯,请与手提电脑一起应用,把最新稿件传给我们,明。”

我几乎感动,是“我们”两字出卖了他,山口仍然是为出版杜做事。

我把电话放到一旁。

真没猜到杏友姑妈会是一个说故事的高手。

头三天,我们并没有说到戏肉,只是暖身,闲聊,培养感情,彼此熟络了再说。

我们谈到孩子问题上。

“喜欢孩子吗?”

我答:“开始喜欢了,对于女性来说,那是原野的呼声,不受理性控制的遗传因子发作,心底渴望拥抱幼儿。”

“你还有机会。”

“我同其聪其锐的孩子厮混算了。”

泵妈笑,“看得出你同他们亲厚。”

“我有一女友,气质外貌没话说,一日打电话来求救,叫我载她母子到医院看急症,她抱着幼儿,披头散发,面无人色,似难民一般,没声价求医生救治,你知道是甚么病?不过是中耳发炎,烧到一O四度,为娘的已经失心疯,这是干其么?自尊荡然无存。”

泵妈侧然。

“况且,也很快就长大,重蹈我们的覆辙,浪废光阴,什么地做不出来。”

泵妈家的食物却极不简约,我爱上了她做的一味意大利菜酿橄榄。

先把油泡橄榄除核,酿进碎鸡肉,放入面粉打滚,过鸡蛋,再沾上面包慷,在滚油内炸至金黄。

这样子吃下去会变胖子。

我们又说到节食。

“需长期压抑。”

我喏咕笑,“三餐不继,家徒四壁。”

“原来,努力半生,目标竟如此荒谬。”

“为什么那样怕胖?”

泵妈答:“人家问我,我一定说是健康问题,脂肪积聚,百病丛生,实际仍是为看外型,肥胖多难看。”

对小辈这样坦白真不容易。

“最大的忠告是什么?”

“珍惜目前所有的人与事,时光飞逝,抓紧今日,得不到的东西不要去想它。”

是这样,她开始了她的故事。

通常口述,有事走开的话,在录音机留言,让我带回家细听。

我深信每一个人都拥有动人的故事,成功人士的过去更加吸引。

在这个时候,我才后悔没有练好一枝笔。

以下,是庄杏友的故事。

第二章

认识周星祥那一年,庄杏友十九岁,大学二年生。

杏友有一双异常明亮的大眼睛,追求她的男生都说“像一只傍徨的小鹿似惹人怜爱”,她身段偏瘦,更显得秀丽。

母亲经已去世好几年,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好静。

案亲随家人南下,学历不被承认,只得在一种私人专上学院里任教。待遇不算太好。

他们一向住在中等住宅区的公寓里,地方还算宽敞,可惜到处堆满了庄老师的书,一些有用,大多数无用,但是都不舍得扔掉。

被做生意的亲戚嗤之以鼻,“中文用不着学英文,英文用不着又学法文,庄郁培真正学贯中西,经济学专家偏偏不懂经济。”

案亲一身绉绉的衬衫,绉绉的长裤,说也奇怪,杏友一直负责洗慰父亲的衣服,但无论怎样努力,一上身就稀绉。

可是同事与学生都尊敬庄郁培老师,他与世无争,被人伤害,也从不还击,凡事顺其自然,做好本份,这样一个好好先生做起学术研究起来却势如猛虎。

杏友记得,那是一个初夏。

年轻的她来不及已换上短袖短裙。

母亲遗下一架老式缝衣车,杏友喜欢亲手缝制衣服,节省得多,款式又新颖。

她温习功课完毕,正在裁剪一件外套,电话铃响起来。

“是庄府?”

“是,找哪一位?”

“庄郁培老师是否住清风街十四号地下?”

“正是。”

“我约了庄老师下午二时正,他会在家可是?”

“他若约了你就不会爽约。”

“谢谢你。”电话挂断,并没有留下姓名。

清风街,一个亲戚曾抱怨:“怎么住到清风街,已经两袖清风,还要现身说法。”

杏友不禁笑了,这些亲戚嘴巴真尖。

二时左右,有人按铃,杏友没有去开门,父亲自会请客人到书房。

到了三时许,杏友正套上新衣此试,忽然听见父亲大叫:“火警,火警!”

杏友立即扑出去跑进书房,发觉书桌旁废纸箩有火舌浓烟冒出,父亲如热锅上蚂蚁急得团团转。

她立刻镇定地走进厨房,掏了一锅子水,走进去淋在废纸箩上,再顺手取饼搭在椅子上的外套,盖在已熄的小火上。

一边又连忙安慰父亲:“没事没事,一会我会收拾。”

庄老师跌坐在椅子上,“已经是第二次了,上次也是弹烟灰到字纸箩引起火头。”

杏友说:“你用烟斗真的要小心点。”

有人笑了。

杏友凝住。

这个时候,她才想起:客人。

客人还没有走。

她衣冠不整,全落在客人眼中。

偏偏父亲还在这时候介绍道:“杏友,这位是周星祥同学。”

杏友抬起头,只看见一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站在面前,她涨红了脸,结结巴巴说:“你好,我,我还有事……”一溜烟走回房间。

耳朵都烧成透明,一边脸麻辣辣。

看看镜子,身上只有内衣短裤以及一件缝到一半的外套,虽然没有泄露春光,已经失礼到极点。

杏友懊恼得几乎哭出来。

又过半晌,父亲在外边叫,“杏友,周同学告辞了。”

杏友只得扬声道:“再见。”

对方也说:“再见。”

然后,是开门关门的声音。

杏友知道已经安全,缓缓走出来收拾残局。

却看见书房已经清理妥当,湿地拖干,烧剩的废纸倒掉。

杏友知道这不是父亲做的,庄老师从来不懂收拾。

“是谁那么勤快?”

案亲回答:“周同学呀。”

“怎么好叫客人做工人?”

“有什么关系,”他不拘小节,哈哈大笑起来。

杏友看见一件簇新男装外套被烟熏黑,“唉呀,道是他的衣服。”

案亲又重新吸看烟斗,“周同学从美国回来渡假,真是个用功的学生。”

“他不在你班上?”

“不,他由人介绍来,他有疑难。”

“是什么解决不了?”

“博士论文题目。”

“咄,他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吗,这岂非请枪手。”

“不,只不过是帮他拟一个题目而已。”

“他自己有教授,该请教导师才是。”

庄郁培只是笑。

星期六,同星祥又来了。

杏友这次比较留神,她发觉他开一辆铁灰色欧洲跑车,人实在潇洒,做简单的动作如上车落车都那么好看。

不过穿白T恤,粗布裤,身段好,就漂亮。

他捧看一大叠文件来按铃。

杏友见父亲立刻开门迎他进来,两人有说有笑,十分投契。

杏友双手泡在胸前,十分纳罕,这人很有办法呀,把庄老师哄得那么高兴。

他们关在书房谈了很久,杏友在厨房做点心。

忽然书房门打开,有人渴望而不置信地问:“什么东西那样香?我再也无法专心工作。”

杏友忍不住笑出来。

庄老师代答:“是杏友做的牛油面包布甸吧。”

杏友盛一大份给他。

那大男孩几乎把鼻子也埋进食物里,狼吞虎咽。

这是对厨子最佳赞礼。

杏友问:“功课进展如何?”

他笑容满面,“庄老师已经帮我选到题目。”

“你的教授会赞同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