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智宠 第6页

作者:丛阙

“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见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徐劭行写完了打趣道:“这是周居幽歌罢钱塘,赋罢高唐之后的微茫余味。”

令娴被他说得笑不可抑,突然又觉得为人家做春梦而发笑太不庄重,小脸勉强绷紧。徐劭行看着她一时间脸色数种变化,不禁心中一动,随即又按捺下浮浪心情,清咳一声,写了“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周居幽半途遇上未寡的王媪,两下情怯,终成陌路。”他喜见令娴再度发笑,低头看看这行字,却又是有些黯然。

这时一纸用尽,令娴另取了张纸写字,拿给徐劭行看过,说道:“这是周居幽抛下心上人远走他乡,留下姑娘家茶不思饭不想,还生怕被母亲发现,不得已强颜欢笑。”

徐劭行定睛看去,却见上头写着:“鸦翎般水鬓似刀裁,小颗颗芙蓉花额儿窄。待不梳妆怕娘左猜。不免插金钗,一半儿蓬松一半儿歪。”

他有些意外,却不动声色,只问道:“这是谁写的小调?我倒不曾见过。”

令娴微感得意,道:“前几日做绸缎生意的陈伯伯打京城来,曾到我家吃饭,我听他下人这般唱来的,据说这首《题情》,京城人人听过。”

“唔,确实很是通俗有趣。”徐劭行念了一遍,问道:“这是《仙吕宫·一半儿》?”也不待令娴作答,就径自按着调式与曲牌唱了起来,竟也丝丝入扣。《仙吕调》本清新绵邈,徐劭行的嗓音清越,听来颇为相合。待他唱完,吴家三哥一拍大腿,忍不住要大声赞个“好”字,却被二哥一把捂住嘴,呜呜地只是低嚎。

吴家二哥拿手肘撞撞老大,用下巴点点妹妹的方向,脸露疑惑之色。

令娴和周居幽不是一对儿吗?怎么用那种眼光看徐二流子?

大哥也是同样的惊讶。他家妹妹,可不是什么朝三暮四的女孩子,只要把心交给一个男人,水里火里怕也回不了头。别说徐家小子充其量是个风流才子而已,又用情不专得一塌糊涂,就算是来个比周居幽好上千百倍的,也绝不会这么轻易给勾去——所以只是欣赏,嗯,绝对只是欣赏!

“晓窗呵镜照凝酥,两朵乌云满把梳。时世妆成红不晕,千金一笑肯回无?”徐劭行搁笔道:“这是周居幽困于软尘,耽溺秦楼楚馆无疑了。”

这回轮到令娴没见过。徐劭行摇头晃脑地道:“你用俗俚调,我书域外音。这是高丽大文人李奎报的诗作。”

令娴感兴趣地道:“听说高丽也有很多人爱写汉诗?”

“华夏威仪所及,处处学汉字,写汉诗,东瀛如是,安南如是,高丽亦如是。”徐劭行说得自豪感顿生,随即又撇撇嘴,“怎奈这位李公甚是正经,文集看了十卷下来,竟然不谈风月只谈禅,提及私情的,统共只有四首而已。倒是一些小诗作得颇有逸致,我记得有一首是‘十里烟花真似画,一江风月不论钱。沙鸥熟听笙歌响,飞到滩前莫避船。’”

令娴的双眼亮了起来,“你有他的诗集?”

徐劭行冷不防对上她闪烁着光芒的双瞳,因觉过于耀眼,匆忙躲避,将视线搁在她生有几颗雀斑的小巧鼻头上,故作镇定地道:“托一个朋友带来的,你若要看,可以自去书房取来,还有别国的一些,外文写成,我也不懂,权当摆设而已。”

令娴轻声道:“原来你的书房有这么些书……”

徐劭行愣了一下,随即了然,“他们告诉你里面全是诲婬诲盗,败坏门风的东西是吧?”

令娴为难地做个苦脸,也不回答,又在纸上写了一句:“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共醉?缆却扁舟蓬底睡。”她俏皮地道:“还你一首波斯人的汉诗。顺便说一下,今日席上也有鲈鱼,后院湖心扁舟,便等醉后再大睡一场吧!”

吴夫人这时才插嘴进来:“知道有你最爱吃的鲈鱼就好,还不带劭行去洗手,黑乎乎的脏死了!”

她顺口直呼女婿的名,显然认同增加了不少,徐劭行没来由觉得有些被自己感动。

一家人准备起身去饭厅,干等了半天的信差急了,“吴小姐,那回信呢?”

令娴与徐劭行对看一眼,扬扬手里的“墨宝”,异口同声道:“在这里呢。”说完相顾大笑。

吴家五口面容僵硬地看着厚厚的一大叠纸,不由得为周居幽默哀,同时决心打死也不会写信给这对夫妇中的谁。

第四章隐情(1)

西院书房门外的枝头上,桂花已经隐隐散出些香味,秋风乍起,吹落枝头三两朵未生牢靠的小金桂,飘进房中,静静落在窗边长桌的砚台旁。

这处院落的两位主子,站在书桌前,头差不多都碰在一块儿,不停地说着些什么。

“东瀛人的诗歌称作和歌,并不像我国诗词般讲究韵律,每首歌都由五音、七音的几节连缀而成,长短均有。短歌五节三十一音,长歌循着五七五七节奏,字数不限,略似古风。你看这首就是长歌,是东瀛一位皇帝所做。”徐劭行小心翼翼翻开手中书本,指了指起首处的某几行字。

令娴探头过去瞧了一眼,喜道:“果真东瀛人用的也是我国文字!‘山常庭村山有等取与布天乃香具山’……”才念了一行,她又皱起眉,“这些字在说什么?怎么我一点儿也不明白?”

徐劭行笑道:“这是东瀛人借用汉字发声,记下的东瀛言语。”

见令娴蹙眉相询,他饶有兴味地解释起来:“东瀛人原本有言无文,起初典籍诏令等一应使用我中国文字记载,汉字难学,又与东瀛平民口语全无相似之处,难以推广,因此就有人想出将汉字当成反切,用以给他们自己的言语注音。”

令娴恍然颔首,“原来是反切。难怪读起来全然不顺……那怎么个切法?”

劭行道:“我也未学过东瀛语言,只是听赠我书的朋友稍稍解释过。”他指着“山常庭”三字,“东瀛的‘山常’二字发声与‘大和’相同,东瀛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大和’,‘庭’读‘泥洼’,在东瀛语中是处于某地之意,因此这三个字便是‘在大和’的意思,读作‘亚马多泥洼’——这便是五音组成的和歌第一节了。”

“‘亚马多泥洼’,‘亚马多泥洼’……”令娴将这五个音节念了一遍又一遍,忍不住“扑哧”笑出来。

“怎么了?”徐劭行状似不经意地问,其实心中有些忐忑。

“真好玩!”令娴将碍手碍脚的宽大袖子往上臂一捋,上半身趴在大书桌上,兴致勃勃地指着下一句问:“这个呢?这个是什么意思?快点告诉我!”

令娴低头看书等了好一会儿,还没听他开口,奇怪地抬起头,却见徐劭行不言不动,怔愣地看着自己。

“你怎么了?我脸上有东西?”她说着慌忙用手腕满脸擦来擦去。

“没什么。只是收藏域外书籍以来,第一次有人如此认真问我,听我说这些可笑无趣无聊无用的玩意儿。”

徐劭行伸了好大一个懒腰背过身去,望向窗外青天,父母的呵斥朋友的嘲笑言犹在耳。

无论是做生意,还是考功名,甚至风月场上都用不到的东西,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会觉得好玩。

正这么喃喃说着,肩膀猛地被重重一拍。

“真是的,你要是早点告诉我多好!”

他闻言欣然一笑,回过头去,令娴的大大笑容却僵在嘴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