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纵横四海 第27页

作者:亦舒

“不用客气,我随四海住罗家。”

留下无数礼物后,兄嫂恭敬地送他们出门。

回到屋内,那兄长讪讪道:“没想到翠仙恁地慷慨。”

那嫂子却忿忿说:“没想到她会走起运来,这里不过是她九牛一毛耳。”

周翠仙没听到这些评语。

第二天,他俩本来要到上海观光。

临出门,四海却想起来说:“哎呀,我忘记约了一个人。”

翠仙看丈夫一眼,“那就取消行程好了。”

“不,我找个女眷陪你去。”

“我也不想去。”

“不,你去走走,闷在家里有什么好。”

翠仙立刻会意,“好,好,我去。”

四海的确约了人。”

他悄悄向包家走去。

到了目的地,抬起头,宛如雷殛,呆住。

哪里还有什么包家!只有颓垣败瓦,一片野草,一大群乌鸦聚集在棵秃树上,见有人来,哑哑拍翅飞起。

包家大屋居然已经倒塌,四海张大嘴,他手臂扶着那幢熟悉的墙,半晌作不了声。

墙只剩一半,现在,他可以轻易绕过它,到另外一边去,可是,园内亭子已经褪色,花木早已荒芜。

四海大叫一声,跑回家去。

他抓住弟弟问:“包家怎样了?”

他弟弟吃一惊,“包家,什么包家?”

“河西边的包家。”。

“呵,他们,早分了家了,子孙跑到上海去做生意,大屋空下来,有一夜一场敝火,烧到天亮……多年前的事了,问来作甚?”

“有没有出人命?”

“大屋早已空置,无人受伤,火灾后有人偷偷去把砖地板一块块挖起,哎呀,地下都是融了的锡,足足几寸厚,原来包家最多锡器,那些人发了一注小财。

四海茫然坐下,那高不可攀的包家,怎么会有今日。

“讲起来”让我想,呵,对,包家儿子做生意不算十分得法--”

四海又问:“他们家大小姐翠仙呢?”

大弟诧异,“你怎么知道包家大小姐叫翠仙?我从来没听说过。”这里边有什么文章?

四海沉默。

大弟也静下来,过一会儿,只搭讪讲些不相干的事:“现在上海比起外国,一点不差,也有汽车、电影、无线电,不过人实在大多,地方实在太乱……钟家你还记得吗,外国打仗,他们做了罐头运出去卖,据说鸡蛋黄销路最好……”

兄弟闲谈了一个下午,乐也融融。

傍晚翠仙回来,问四海:“朋友见着没有?”

“没见到,”四海无限惆怅,“这辈子大抵都见不到了。”

“你这辈子还早着呢,”翠仙说,“况且,你这样牵记他,比见到还好。”

在四海记忆中,包翠仙永远是个小泵娘,其实算实际年龄,她比他还要大两岁。

半晌他问妻子:“对上海印象如何?”

“像一个极大极大的马戏班。”

“阿,这么奇突?”

翠仙笑,“你知道我是乡下人,我不懂得形容。”

四海忽然留意到,“你大衣上怎么多出一条缝子来。”

翠仙低头一看,“哎呀呀,扒手,扒手割开我的口袋。”伸手一模,“钞票全不见了。”

四海笑,“损失可惨重?”

“没多少钱,只是,什么时候下的手?竟茫然不觉,真是高手。”翠仙也笑。

“放着你这种洋盘不下手,没天理。”

夫妻俩嘻嘻哈哈,并不把这种事放心上。

第二天,四海才起身梳洗,就有客人来探访。

是两个年轻人,一脸笑容,西式头,中山装,一进门来便自我介绍:“我叫陈奇芳,他是罗伟真。”

罗四海请他们坐下。

“四海先生,你关照的事我们已经调查过了。”

四海马上留神。

“遍寻不获庞英杰这个人。”年轻人摇摇头。

四海有点失望,每当失意事来,他总是份外沉默。

饼一会他说:“也许化了名。”

“也没有照片中那个人。”

四海无话可说。

饼一会儿,罗伟真却笑说:“四海先生,你要寻访的另一个人,却有下落。”

四海又喜悦起来,“他在哪里?”

罗伟真忽然不好意思起来。

四海说:“不要紧,你讲好了。”

“他在上海一个小赌档里做……主持,我们同他说,罗四海正寻访他。”

“他怎么说?”

“他很高兴,问及四海先生近况,可是他随即扬扬手,说不必相见了,我们留下了你在外国的地址。”

四海抬起头,“呵,劳驾你们了。”

“哪里,四海先生是我们老朋友。”

四海问起:“你俩跟谁办事?”

“我们直属宋理事长。”

“最近情况怎么样?”

“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及共和实进会将合并,政纲包括促进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实行种族同化,还有,注重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

年轻的声音激昂起来。

罗四海笑,“好得很呀。”

两年年轻人也笑,再谈数句,站起来告辞。

四海一个人坐着发呆。

翠仙轻轻问丈夫:“找不到?”

四海摇摇头。

“我们总是等他的。”

四海苦笑:“也许他也在另一世界等我们。”

“翠仙姐说,一定还有第二次革命。”

“她这样说过?”

“嗯,她看出临时政府朝气勃勃,必招人妒忌。”

“呵。”

“革命尚未结束,也许,庞大哥因此不肯回家。”

四海只得附的,”也许。”

双眼却润湿了。

“要不要把舅舅接回家去?”

“他这个人不好侍候。”

“总共得一个舅舅罢了。”

“我已留下地址,他一定找得到我们。”

“明日就要起程返家,你还有什么事要办?”

“没有了,一切心愿已偿。”

“四海,如果神仙给你一个愿望,你会要什么?”

四海毫不犹疑,“国泰民安,大家吃饱。”

回程风平浪静,罗四海最喜与妻子在甲板上看日落。

他同她说起儿时事:“从前我一直以为地是方的。”

谁知翠仙大吃一惊,“地方地方,地当然是方的。”

“才怪,地是圆的。”

“谁说的?”

“爱华房里有一只地球仪,你没见过?”

“我以为是好玩才做成皮球那样。”

“无知妇孺。”

“喂!”

“对,你不是老问我是怎么结识老孙的吗?”

“我没问过。”

“就在一只船的甲板上,当年我十三岁,”罗四海的声音柔和起来,“那时你只有十岁,还不知道有我这个人,翠仙,倘若你我错过了姻缘,就永远不能见面了,缘份真是难得。”

翠仙纵然动容。

夫妻俩紧紧握住了手。

总算摆月兑所有责任,得到单独相处的机会。

这时,他们忽然听到一阵吵闹声。”

翠仙的目光迫踪过去,发觉有十个八个年轻人,正在甲板另一头聊天。

有谁不知讲了些什么,惹起他人哄笑,接着没多久,他们就散开了,也难怪,正是晚餐时分。

只走剩一个小蚌子。

那小朋友看着大海,似有满怀心思。

翠仙想到丈夫说过,他离乡别井之时,才得十三岁,不由得对小朋友生了同情之念。

甲板上风大,小朋友并无外衣御寒。

四海招呼他:“这位朋友是什么地方人?”

小蚌子转过头来,一脸英悍之气,少年老成,见身后是

一对中年夫妇,便笑答:“四川人。”

“尊姓大名?”

“我姓邓,邓小桢,正往法国留学。”

“失敬失敬,”罗四海连忙介绍自己:“我们回温哥华,才探亲来。”

翠仙诚心邀请:“要不要一起吃饭?”

那少年笑,“你们乘的是头等舱。”

罗四海忙说:“不要紧,我来请客好了。”

少年也很大方,跟着罗氏夫妇边走边谈。

罗四海问:“对,刚才你们一班同学谈些什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