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纵横四海 第24页

作者:亦舒

“老伯,同盟会最终目的是什么?”四海想再三肯定此事。”

长者笑笑,“革命起义,推翻腐败专制的满清,建立民国。”

呵民国。

“人民的国家,中华民国。”

“有成功的希望吗?”

“不做,一丝希望也无,肯去做,总有一丝希望。”

“可是,那是杀头的死罪。”

长者吁出一口气,“没有不流血的革命。”

四海握紧拳头。

“宗珊到了温埠,你要帮他忙。”

“一定尽我棉力。”

回到船上,翠仙问:“找到朋友吗?”

四海却反问:“翠仙,我们若有儿子,你肯放他去做革命党吗?”

翠仙退后一步,脸色突变,“不,不可以,”她哭出声来,“我儿子是普通人,不会的,他不会的。”

四海叹口气,不忍心,安慰年轻的妻子:“我们在外国生活,找谁去革命。”

翠仙总算安静下来。

那夜,她还是做了噩梦,“不,呵,人头挂在城墙上示众,可怕,可怕!”

头颅抛出去,为的是老百姓,可是老百姓却觉得他们的头颅可怖。

四海看着自己一双做苦工做得疤痕累累的双手,这一点委屈算得什么,还有,被洋人叫一两声支那人,又何必计较。

有人为不相识的同胞牺牲生命呢。

第十一章

船返回温哥华的时候,年轻的翠仙已经怀孕。

四海要通过若干私人关系,翠仙才能上岸。

温埠的糖业钜子罗渣士特地派管家来接他上岸。

一个中国人能得到这样待遇,实属难得。

他们一家只能住在店中阁楼。

四海告诉妻子:“暂时忍耐一下,不久我们可以置幢房子。”

可是等到第二个孩子出生,他们仍然屈居阁楼。

人客进进出出,顺便与孩子们玩,“这么大了,会讲话没有,啊,不给我一个笑脸吗。”

何翠仙为这个情况生气:“邋遢真是中国人本色。”

四海却笑嘻嘻,钱都搬到乡下了,先安置了家人再说。

何翠仙犹自恨恨道:“一团糟!”

四海的妻子只得讪讪地抱起两个孩子,“来,妈妈同你们上街看摩托车去。”

她对这位长得像外国人的姑女乃女乃既敬且畏。

何翠仙看着他们母子的背影:“根本帮不到你。”

四海对姐姐一向容忍,笑道:“她已经帮到不少。”

何翠仙大怒:“你才一心一意帮着她。”

四海唯唯诺诺。

“我在维多利置了间房子,租给你们住,老婆同孩子没事别出来献世,抛头露面,当众喂女乃,成何体统!”

四海默不作声。

“乡下亲友还以为你的钱是拣回来的吧,设想到财主自己活得像乞儿。”

半晌,待翠仙骂够了,四海才说:“也只得姐姐疼我罢了。”

何翠仙住了嘴。

只有这小子明白她,她脸色稍霁,说下去:“维多利中国人越来越多,你不如到那里去开爿分店,两边走,想必照顾得来。”

四海搔搔头皮,他苦无本钱。

“我替你想过了,这是最后一次借给你,以后可不准动辄回乡下去充大头鬼。”

泵女乃女乃走了良久,孩子们才由母亲领着回来。

翠仙吐吐舌头,“厉害。”四海笑,“她年轻时,更不让人,此刻已经收敛了。”

“不过每次骂完,我们总捞些好处。”

“她心好。”

“她长得似外国人,还有,女儿更活月兑月兑是个洋女圭女圭,真漂亮。”

四海应一声,他不愿意与人在背后议论他姐姐,即使那人是他妻子。

“她做什么生意,赚那么多?”

“孩子哭了。”

“没有哇。”

四海温和的重复:“孩子哭了。”

翠仙立刻知道丈夫是叫她住嘴,她飞红了脸,从此不再多嘴。

四海甚觉安慰,知道她明白了。

这样的妻子,也已是贤妻,四海为自己庆幸,不然的话,他管他做,她管她说,有什么味道。

懊年冬季,天气特别冷,成日成夜刮着大风雪。

深夜。有人急急敲门。

四海的屋子尚未装置电灯,他自床上跃起,点起洋烛,下楼察看。

孩子闻声,惊吓,哇一声哭起来。

一打开门,风夹雪扑面而来。

门外站着两个人。

站前头的听见幼儿啼哭,微笑道:“四海,你做了爸爸了。”

那个映着身后风雪,宛如天兵降世,他哈哈笑起来,把身后一人拉进屋内。

四海惊喜万分,“老孙!”

他的同伴是王兴。

老孙说:“四海,麻烦你做些热的面食,饿坏了。”

翠仙安顿了孩子,立刻来帮忙,一句话不说。

因赶时间,先炒了一大碟肉丝炒年糕,再切了半只醉鸡。

王兴吃得特别多。

“老孙,你们是几时到的?”

“来了有几天了,到今日才抽空来探访你们,切莫见怪,四海,你在温埠多人知道,据说,庞英杰是你姐夫,能否介绍我认识?四海,镇南关已经起义,我们需要大量军费。”

四海一言不发,转入房内,取饼一只小铁箱,走出去,交在老孙手中。

老孙笑了,“别交给我,我们此地有个代表。”他说了姓名地址。

王兴仍然埋头苦吃,四海替他斟了一大杯热茶,他咕噜咕噜喝下,走到墙角,席地就睡。

老孙说:“他累了。”

“明朝我去打电报,请庞大哥来见个面。”

老孙按住他的手,“不可,在电报中告诉他,由我去拜见他。”

“老孙,起义的情况怎么样?”

“你问王兴,他指挥起义,身先士卒,来往大陆海外,十进十出。”

四海颔首,“老孙,你先休息,我来同你打个地铺。”

把客人安顿好,四海才汕汕地同妻子说:“把节畜全捐出去,你不反对吧。”

翠仙笑笑,“开头时还不是一无所有。”

四海甚觉宽慰。

“不过,革命这件事,终于渺茫。”

“何以见得?”

“清朝几百年的天下了。”

“他气数已尽。”

“四海,你盼望建立民国?”

“当然,谁不希望国家壮大进步,民生舒泰丰足。”

“会不会换汤不换药,到头来又是骑在老百姓头上喊打喊杀,为所欲为?”

“老孙同王兴兄弟像是这样的人吗?”

翠仙低呼一声,“他们打算黄袍加身?”

“不,不做皇帝,叫总理、总统、主席。”

翠仙怔怔地出神,回头见丈夫神情亢奋,不敢泼他冷水,只在心中嘀咕:只怕都一样哩。

天还没亮,四海就起来了。

他与老孙到镇上电讯局去打电报给庞英杰。

还没到中饭时间,庞英杰的回音就来了。

他会乘晚班铁路到温哥华。

一进门便握住老孙的手,“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他呵呵笑起来。

笑声宏亮,把幼儿震得发呆。

二人如多年老友般,立即密密斟谈。

王兴却仍然只顾吃与睡,脸色渐渐红润。

翌晨,他们一行三人便匆匆离去。

四海送他们到门口,微弱抗议:“怎么没我份?”

王兴忽然笑一笑,“四海,后方最需要你。”

四海自嘲:“是,我只会打铺盖炒年糕。”

庞英杰讶异,“这小子又在妄自菲薄了,三军没粮草行吗?”

四海总算好过些。

真的,一样一句话,有好听不好听。

越是政治人才,说的话越是中听。

老孙与四海紧紧握手,直到两人指节都觉得有点痛,才肯松手。

他们去了。

必门回头,四海发觉妻子整个人松驰下来,拍抱怀中幼儿,哼着小调,脸上带丝满足的微笑。

四海知道她提心吊胆,生怕丈夫跟了他们走,但是四海不是同盟会需要的人才。

万幸。

四海轻轻说:“你不应那样想。”

翠仙抬起头,“我只知我同孩子没了你,贱若烂泥。”

“国家若沦落在列强手中,我们更加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