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登入注冊
夜間

前緣誤今生 第3頁

作者︰張琦緣

月明如素呵!又該是一個輾轉反側、失眠的夜了……

※※※

耽擱了數日,沐剛的毒傷已趨穩定;這時前往崔家報信的傳令兵也快馬回報道︰「崔家派人來迎親的行列就快到了,約莫還有半日光景;請歐陽姑娘先做準備。」終于來了!

好好的一門親事卻發生這麼多波折……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明月有些心慌與畏懼。

然而「在家從父、出嫁從夫。」這種傳統的「三從四德」觀念依然束縛著明月,她溫馴地坐上花轎等候;毫無異議的接受眾人為她安排的未知命運。

已恢復清醒仍微微發燒的沐剛披衣而起,感謝歐陽青雲為他醫治毒傷。

「能與兄台相逢也算是一種緣份,沐某為剿匪而來,不料卻連累了令妹耽誤佳期,心中實在過意不去;倉促之間無物可表……就以這塊玉佩為令妹添嫁妝吧!」沐剛解下了腰間所系的羊脂白玉佩奉上說道。

精致的龍鳳浮雕顯示了這塊玉佩價值非凡。

「太貴重了!」青雲急忙謙辭。

拗不過沐剛的堅持,青雲最後還是收下了;蓋著頭巾的明月娉娉婷婷地向他萬福道謝。

自始至終,恢復清醒的沐剛從未見過明月的真面目。

這一分離,就注定了明月坎坷悲慘的際遇……

※※※

崔家的僕婦、轎夫一路上疾行趕路,面色凝重得令人擔心。

花轎一進城門便直奔崔家,大紅燈籠將花團錦簇的喜帳映得紅光燦爛,可是氣氛卻是安靜死寂的詭異。

緊張不安的明月由媒婆攙扶走進了空無一人的花廳;像是在宣告她未來的厄運般,

悲痛雜亂的哭聲遠遠地由後廂傳來,一聲淒厲過一聲……

不祥的預感令明月機伶伶地打了個寒顫,她不由自主地開始發抖。惡夢!

這應該是一場惡夢!老天爺呵!

她未曾謀面的夫婿……竟在花轎進門的時刻斷了氣!

哭得肝腸寸斷的崔老夫人口口聲聲地喚道︰「我狠心的兒!我的心肝啊!」

震驚麻木的明月在分辨不清的狀況下被婢女除去了嫁棠,被迫換上了素服披麻帶孝。

「如果不是你這個賤人誤了沖喜的時辰,我的兒子也不會死!」慟失愛子的崔老夫人含淚怨毒地咒罵明月,「你這個掃把星!」

惡夢!這是一場永遠無法醒來的惡夢!

被逼著跪在「丈夫」靈前磕頭謝罪的明月瑟縮發抖,一路上辛苦跋涉,竟然是參加「丈夫」的喪禮……

蒼天哪!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崔家堅持要明月守寡,十六歲的黃蔻年華,明月茫然無知地成了未亡人,為‘亡夫’守貞。

輾轉由僕婢口中得知亡故的崔家少爺早已身染惡疾多時,是在三個月以後。

知曉崔少爺早已病入膏肓,並不是因為自己誤了沖喜吉時才害死夫婿;滿懷罪惡感的明月才有一絲釋然。

被崔老夫人蓄意糟蹋作賤的明月早已心力交瘁,在崔府她比一個下人還不如,最粗重卑下的工作都落在她的身上;諷刺的是,練過武功的明月強健得足以承受任何不公平的待遇,她誠惶誠恐、無怨無尤地接受崔家的苛薄虐待,卑微謹慎的神情反而更加激怒崔老夫人,對她的折磨更變本加厲。

「你是一個克死丈夫的掃把星!」崔老夫人——她名義上的婆婆,無時無刻地提醒、咒罵道。

就連她名義上的大伯妯娌們也順著父母的心意,公然嘲諷明月,「一雙大腳、天生命賤!」

「一女不嫁二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嚴苛的禮教像帶刺的伽鎖捆綁著受害者,使其鮮血淋灕卻還不能喊痛求救。

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忍受著饑寒凍餒、奴役生活的明月將少女的青春斷送在以「貞節」為名的墓碑下。

要逃出樊籠,重獲生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是讓父兄與自己蒙羞——再嫁,就算崔家大發慈悲應允,又有哪個清白人家敢娶一個克死丈夫的掃把星?

明月曾跪下磕頭乞求崔家婆婆讓她出家為尼,得到的答復是一陣森寒冷笑︰

「你既然進了崔家的門,生是崔家的人;死——也是崔家的鬼!」

明月瑟縮發抖,只覺得一陣絕望;是她前世造下的冤孽吧!要償還她的罪過,她只能祈求,祈求天可憐見。

出現奇跡……

第二章

四年後。

崎嶇坎坷的蜀道,唯有單騎獨行,馬上的騎士幾乎以博命的速度在奔馳,彷佛正在逃避某事,抑或正在追逐著某物……。

直到飛越過一個坡度陡峭的轉彎處,滿天絢麗璀燦的晚霞,震懾住衣衫檻褸的少年騎士。

一身靛藍粗布衣棠男裝打扮的明月勒住了疆繩,怔怔地看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色彩景象。

原來,天是如此之高,地是如此之闊……

淚,由她的雙頰悄然滑落,而她卻似渾然未覺。

自由!

她閉上雙睜旋即睜開。自由!這個自覺沖激著她的四肢百骸,原以為早就死寂冰寒的心,如今卻像似在蘇醒、在歡唱!

她終于可以無愧無悔地掙月兌伽鎖,不再回頭。

四年!森嚴的禮教吞噬了她四年的青春歲月,歷劫重生的她,已不復是當年不解憂愁的豈蔻少女;十六歲的歐陽明月已死。

此生此世,她絕不再以紅妝示人,絕不再將自己的命運交付在他人手中……只為了維護這失而復得的自由,她在心中吶喊道。

蒼天可證。

一身勁裝打扮的她看起來像是一位旅途勞頓的少年,舍棄了女兒身,她無怨無悔遲疑的是近鄉情怯——如果父兄得知她的遭遇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是憐惜?抑或是鄙夷?她恍惚的猜想著。

驀然一聲高亢悠遠的鳴音劃破天際,恍若隔世的她凝眸眺望,痴痴地仰視那翱翔千里的英姿,疲憊的臉龐泛起振奮的光彩。

天地之大,一定有我歐陽明月容身之處!

振臂揚鞭,豪情滿胸的她催促著胯下駿馬,追逐著天空霸主所飛翔的方向,將箝制她多年的女德、女誡悉數拋下萬丈深淵。

就像傳說中的大鵬展翅千里,她的心翱游在海闊天空中。

借一脈好風,直上青雲!

※※※

洪武十二年,四川重慶府綏城。

連續三年的水災使得蜀地年年欠收民不聊生,地方官員也束手無策。

大明律法森嚴,當今聖上對地方官員的政績糾察極為重視,偏偏這些年來蜀中不是旱災就是水災,一件件民生憂苦直往上報,早就讓聖上怫然不悅了,一再下詔命令地方官員改善;讓這些食朝廷俸祿的父母官膽顫心驚,生怕再有什麼差錯的話,別說是烏紗帽難保,恐怕連身家性命也要丟了。

眼見得春耕的時機將過,節氣一日追過一日,這群靠天吃飯的農家莫不仰天長嘆。河流暴漲積水盈尺,谷倉里的稻種放得快潮霉了,若延誤了農作、不僅收成沒有指望;更別說繳官糧了,恐怕明年就得打饑荒了。

雨,一陣陣落下,落得蜀中百姓的心坎里直泛涼膩,愁雲四布。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隱居在山中的隱鴻先生主動向縣知事提出了整治水利的良策。

這位年輕秀士登門求謁道明來意後,讓坐困愁城的縣官驚喜交集。

只見隱鴻先生將圖稿展開詳加注述,巧奪天工的計劃令縣官听得連連點頭贊嘆不已。

謝天謝地!如果順利的話,不僅水患可以一勞永逸,蜀中大小闢員的烏紗帽也可以保得住啦!

這位溫文爾雅的隱鴻先生的確是位世外高人!圍觀看熱鬧的民眾紛紛發出贊嘆。

隨處可得的竹子在隱鴻先生的詳細交待下,由工匠趕工制造出一個個六角形的巨大竹簍,搭配上成叉字形的竹籪,硬是將浩蕩的江水攔截下來;岸邊的民眾不由得爆出如雷般的喝彩。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單擊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翻頁

加入書簽|返回書頁|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