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登入注冊
夜間

夜雨霖鈴 第5頁

作者︰言妍

「噯!小榜格,全府都鬧翻了,你可別再人小表大了。」姜嬤嬤說著,突然像想到什麼,翻了翻口袋,「瞧!這里有兩串鈴子,是我在衣箱里找到的,不知道是不是你大哥哥的?」

提到「大哥哥」,說的人和听的人都傷心。攸君接過來說︰「這是前些時候去靖王府,征豪和洵豪送我的。」算算已是三天前的事了,那時的她多快樂,能夠自由來去、自由玩笑,不像現在,成了黑戶,失去父兄,沒有人理睬。征豪和洵豪會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呢?芮羽舅媽會不會不再疼愛她了呢?又一陣悲戚漾滿攸君的心底,她輕撫著串鈴子,埋首在被里,好希望一覺起來,噩夢就能徹底消除。攸君就在雨聲中睡去,不久又被打更聲吵醒。「噓!」有人在她耳旁說。她的身體被騰空抱起,攸君開始慌亂的掙扎,但四周實在太黑了,她什麼都看不清楚。「姜嬤——」她設法想叫人。「噓!小榜格,是我,蔣峰。」來人低聲說。蔣峰是阿瑪的貼身侍衛,向來很寵她,以前老是給她當馬騎,後來則不時由琉璃廠買些小玩意兒來討她的歡心。攸君知道是他,安心了不少。蔣峰帶她來到後院,天氣涼颼颼的,但至少雨已歇止。「我們要去哪兒呢?」攸君不解的問。「找你阿瑪和大哥哥。」蔣峰淡淡的回答。「胡說,我阿瑪和大哥哥已經死了。」攸君懂事地說。「他們沒有死,正在別處等你呢!」他說。所以,棺木里的人真的是裝死的?攸君有些郁悶的心,像是突然又見到陽光般的開朗起來,「那我額娘呢?額娘怎麼不和我一塊兒來呢?」「她要晚一些才會到。」他避重就輕的說。他們現在身處在最荒僻的石井處,攸君突然想到狐仙的傳說,覺得有些害怕,手一松,串鈴子掉到地上。「那是什麼?」蔣峰問。「串鈴子,快找給我,不能丟的。」攸君急急地說。

蔣峰在黑暗中模索了一陣子,找到一團金屬物,再交給攸君。這時,遠方似乎有人走動的聲音傳來,他見情況緊迫,忙拿出一方沾有蒙汗藥的巾帕,罩住攸君的嘴。攸君在失去意識之前,听到他說︰「小榜格,這是為了你好。」接著,攸君經過許多地方,由京城里到京城外,只是她毫無知覺,已完全沒有記憶。等刀子清醒過來時,已在某處陌生的郊野,見不到沒死的阿瑪及大哥哥,也見不到隨後就來的額娘。這全是蔣峰策劃的,他為攸君擔心,怕攸君因擁有吳家人的血統,最後會難逃一死。「我帶你去找你爺爺。」他說。攸君自然是又哭又鬧,但天地如此之廣,她才十二歲,根本分不清東西南北,哪有選擇的余地呢?她就這樣離開了額娘、公主府,及十二歲以前的種種,唯一留在她身上的,只有征豪送給她的串鈴子。那鈴聲總是提醒也,康熙十三年的春天,紫禁城帶著花香味的細雨,仿佛極遠極遠的召喚,卻也一年比一年模糊……

第二章

捕捉

憂心耿耿,寄桐葉芳題,冷楓新詠。莫遣秋聲,樹頭喧夜永!

——史達祖•齊天樂

鈴聲叮當,叮當,叮當……

攸君恍惚間似又回到石虎胡同那幢深宅大院,有長長的咽廊、曲折的石橋、假山下的荷花池……不!這不是夢!她是真的走在里面,雙腳踏地的感覺如此的真,手也確實觸踫到那些壁柱……

驀地,她睜大眸子,清晰地來到眼前的是豎橫著紗質帳幔的屋宇,雕刻著一朵朵大花的格窗,正透著黎明晨曦的光。夢里不知身是客……李後主的這句詞,真是說盡了許多飄游之人的心事。她最怕在這個時候醒來,日月交移之際,真假難分之間,人就會顯得特別脆弱,過去及現在混沌成一片,抓不到,卻寸寸刨空她的心。這里不是北京,而是湖南的衡州。此時不是康熙十三年,而是康熙十九年。她不再是十二歲的小榜格,而是十八歲的大姑娘了。在這里,人稱她「公主」,乃是因為她的爺爺吳三桂在兩年前稱帝時加給她的封號。爺爺死後,由堂哥吳世播繼任皇帝,她的封號依然不變。

由大清格格,到大周公主,讓攸君小小的年紀,就被迫擁有超齡的成熟。她開始在表面上隱藏自己的情緒,哭的時候,或許內心在笑;笑的時候,或者內心在哭,這樣的人,是注定要孤獨的。

她的出身及命運,讓她找不到歸屬感。可以說,她不再像養在深宮大院中的格格們,一式的柔弱無主張,也不像長在大周陣營里的公主們,一概的驕縱不講理。

當然啦!她能夠驕縱,也能夠柔弱,端看環境場合需要她什麼。只是,她始終找不到自己,偶爾她會想起芮羽舅媽的「完美女人」論,但那似乎如瑤池仙女般的遙不可及。

至今,還會令她傷心痛哭的就只有額娘,她好想念額娘,在失夫失子之後,又莫名其妙的丟了一個女兒,教額娘要如何承受呢?據京中密探來報,公主府仍然存在,建寧長公主依舊住在里面,只是庭院深深,狀況幽閉不明,正如同攸君在吳三桂陣營里的消息被傳得撲朔迷離一樣。

平心而論,爺爺相當疼愛她,只可惜他們之間錯失了培養感情的機緣,每次一看到他,攸君就想起被絞殺的父兄,是他造成她的家破人亡;而爺爺看見她,便會想起冤死的兒子、孫子,還有她那一半的大清血統。

記得蔣峰初帶她到湖南時,爺爺面對他們的第一句便是︰「你該救的是世霖,怎麼會是個女娃兒呢?」「來不及了!誰都沒想到皇上會那麼狠,死了少主和小少爺,不能連小姐也犧牲掉,小的也就斗膽行事了。」奔波了許多天的蔣峰說。那時的爺爺,據說已長期不吃不睡,在哀子哀孫的情緒中急速衰老,沒有一點攸君想像中吳三桂的凶蠻樣。

攸君不是甘願來的,在沒有被歡迎的感覺下,她生了一場內外煎熬的病,一個原本健康漂亮的小女孩,被折騰成藥罐子。她哭著要回北京,要見額娘,好幾次她只要一見到蔣峰,就掄起拳頭垂打這個一直像親叔叔的人!

幾年後,蔣峰死在一場對清的戰役中,攸君這才不再怪他。慢慢的,在吳家人不斷灌輸的觀念下,攸君相離康熙表哥遲早會殺她,而蔣峰帶她走絕對是明智之舉。

有一段時間,她弄不清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個性變得極固執易怒,幾乎把左右的人都得罪光了,甚至連爺爺都受不了地說︰「早知你是個被寵壞的丫頭,干脆讓你死在北京城算了!」

在大伙束手無策之際,一位清瘦的道姑出現在新蓋好的宮殿中,她一身褐色袍子,毫無妝扮,也沒有排場,但臣將們卻恭敬地朝她行禮,稱呼她一聲娘娘。「攸君就和我住吧!反正我也寂寞。」那位娘娘說。後來攸君才知道,這位「娘娘」就是人們口耳相傳中,造成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陳圓圓。

這種被歸屬于毀國殃民的禍水的女人,照理說應該有著妖艷敗德的模樣,但站在攸君面前的陳圓圓,紅顏已老,洗淨鉛華,看起來就像是一般吃齋茹素的仁慈婦人。

然而,陳圓圓就是陳圓圓,閱歷使她不平凡,攸君與她日夜相處後,漸漸為她所著迷。她的舉手投足如此優雅綽約,語言談吐充滿練達智慧,最重要的是,她給人一種心平氣和及寬愛眾生的感覺。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單擊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翻頁

加入書簽|返回書頁|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