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原配 第1页

作者:叶倾城

第一章

我是问九信的原配。

十三岁相遇,二十三岁相嫁,然后相守至今。

如此简单完美,仿佛神仙眷侣。

然而——也许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是高中同学。我五岁上学,读到高中也才十三,同学们都比我大,九信也是,大我两岁。记住他因他奇异的姓氏,然而单纯的年代,单纯的年纪,尚不足以让我注意到那个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少年,是如何的沉默英俊。

那年学校正开始实行课间餐,因是新生事物,学校的态度——几乎可以引一句电影海报上的话:隆重推出。实验中学是省级重点中学,同学少年多不贱,也积极配合。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一室的热面包香及欢声笑语,缭绕拥集,好像是人间天堂。

我自然是当中一员,直到有一天,我不经意地回头,看到一个瘦长的身影正顾自起身,目不斜视地穿过教室,消失在门旁。

那个衣衫单薄的少年长久地站在空寂的走廊,背对着整个的热闹,伫立的身影像一根钉子,风一阵阵掀他洗得褪色的衣襟。

日复一日,在我们一室春风之际,他离开了——

九信是班上唯一没有订课间餐的人。

依稀知道他没有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过时陈旧的衣着说着他贫困的家境。贫困,在我概念里,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瑟瑟发抖的,乞怜的,无助的,然而……

棒窗我看见他骄傲的背影。

我惊奇于他的骄傲,并且被深深吸引。

我记得那天,薄凉如丝的风,挟着时断时续流苏般细密的雨。天气骤凉,手里握着温热的面包,我却油然想起长廊里的少年。这样冷的天,他却仍是单薄的旧衣,吃点面包暖一暖会好一些吧?

他看见我,一怔。我把面包递过去:"哎,给你吃。"

他蓦地愣住,整张脸涨得通红,却不动。我只以为他不好意思,抬眼看他,轻轻说:"你吃呀。"见他仍不动,我顺手将面包搁在栏杆上。

没想到他箭一样抄起来,一把抓住就扔到了楼外的雨雾里。我陡然受惊,不知所措,"啊"地叫出了声,泪水夺眶而出。

第四节课的下课铃一响,同学们蜂拥而出,偌大的教室在刹那间空落下来。只有一个脚步声,在我身侧,犹豫。是他的脚步。我倔强地转身,一眶的泪,忍了又忍。我恨这个不知好歹的男孩。终于听见脚步声,迟疑地远去。

然而只几分钟后他便冲上了楼,一身的湿,大步走向我的姿态里有一种坚决。而他的手里,分明是那个被丢出去的面包。

他停在我面前,我在泪光里怒目以视。

片刻的静寂。

我突然尖叫一声,直扑过去想阻挡,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他有力的手牢牢地抓住我,我只能惊骇地看着他,把那个混合了雨水,泥沙,被人踩得不成形,被脏水浸泡得肿胀的面包,一口一口地吃了下去。

我目瞪口呆。

他终于艰难地吞下了最后一口,拍拍手上的土,定定地看着我,忽然,深深地笑了。

那男孩,笑起来颊上有个深深的酒窝。

从那一刻起我不再有别的选择。

当时并不知道,只是喜欢与他在一起。放学时稍微晚走一会儿,同学们一哄而散,听见他的脚步声,沉静地靠近,抬头,相视而笑,然后并肩而行。我一路家事国事天下事,滔滔不绝。

喜欢一边说一边一根根扳他的手指:"我大姐叫叶朱,我二姐叫叶紫,嘿,大红大紫,可见我爸我妈的宏图大略,可是到了我,我叫叶青,我只是一片绿色的叶子……"他半天不说什么,只是安静地听。

我又问他:"你的姓那么奇怪,多难起名字。那你父亲叫什么?"

他过了一会儿才回答我:"我随我母亲姓。"

我很好奇:"为什么?"

他沉默了很久:"我是遗月复子,我没有见过我父亲。"

"遗月复子为什么就不跟父亲的姓?"我愈加好奇。

九信微笑:"叶青,你的为什么实在太多了,你是一套会走路的《十万个为什么》。"

我理所当然地应该生气。于是一嘟嘴,丢开他的手,脚下加快了速度,三步两步把他甩在后面。总是在某一个拥挤的路口,在红灯前等待,在整个城市的车声人声里,我装着全神贯注地看前方。

他在我耳边悄声说:"算我说错了,你不是一套,你顶多也就是一本分册。"

我忍不住笑。

他轻轻一牵我的手。

牵过我们的高中三年,又牵过我们的大学岁月。

然后我便要嫁给他。

当中……不是没有辛酸回忆的——

不久前,某当红作家在自己的专栏里犹自有恨地说:"我可以原谅抛弃我的初恋男友,也不能原谅曾欺侮我的小学男生。

"盖,前者固然是痛得撕心裂腑,却是菊花的刺,血泪里仍有花朵的芳香,我们因这痛而慢慢长大;而后者却是真菌感染,受创处长出牛皮癣来,又痒又痛,有碍观瞻,却连向人哭诉都不能,而且不能治愈,长长远远地痒下去,疼下去。"

我深有同感。

我曾为九信挥过拳。

我一直记得那女孩在我耳边嘁嘁喳喳时惊奇不屑的眼风:"呀,你居然跟问九信混在一起,你知道他是什么东西吗?"她是九信的邻居,也是他从小学起的同学。

九信是私生子——

没人知道那个男人是谁,无论人们怎么对待九信的母亲:胸前挂破鞋的游街,暗室里的关押,无数次地写检查,她都坚决不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她在牛棚里生下儿子,然后,在最辛苦、最累最脏的翻砂车间里干了一辈子,直至终于患上职业病病休在家。那孩子,从小人人都知道他是野种,在整个家属区,除了骂他、欺侮他、羞辱他,从来没有人和他说一句话。

极度的震骇在刹那间使我失去了反应的能力,我只能呆呆地看着她。她的脸:轻蔑的,厌恶的,自信是好女人,因而有资格把公认的坏女人毫不留情地放在脚下踩的那种理直气壮。

她无所不及地细致描述着,重复地、不断地用着同一个形容词:婊子。

我却突然感到了巨大的愤怒。

即使那真是一场错误,但是他们,又怎么可以如此对待九信?

我打断她:"我想,她这么做一定有她的原因。"

她满脸的眉飞色舞,被我这一拦,好久好久才调整成讪笑:"有原因?一个女人没结婚,就有了儿子,这还不是贱,是什么?"

我坚持:"也许是一场爱情,当初真心相爱,可是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结合,一时糊涂留下孩子,是傻,不是坏。"——

我忘了交代时代背景。

那是八十年代初,男女生的来往,被称之为"男孩女孩之间的朦胧感情";某男某女互通纸条、多说几句话,会引起同学、老师、家长三方四面的大恐慌;女生们私人间悄悄讨论,"喜欢"和"爱"是不是一回事?

丙然她一愣之后,随即眼睛一亮,拉长了声调:"是吗?我看,不是问九信的妈有爱情,是你对问九信,有爱情吧?难怪难怪。"

脸上浮起惊奇暧昧的似笑非笑。

我笑吟吟,伸个懒腰:"我是没办法啊。我自己满心想的都是爱情,所以看谁都离不开爱情。那你呢,你看这个看那个都是婊子,是不是因为你,自己天天想的都是婊子?你是羡慕人家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