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雪肌 第25页

作者:亦舒

“你不争取。”

“我已做得最好,生活除却功课,还有其他,病后,我成绩反而进步了。”

“医生怎么说?”

“全身已无坏细胞。”

“恭喜你。”

“我也觉得值得贺喜。”

“医院可有透露骨髓捐赠者姓名?”

英摇头,“绝密,也不告诉他手术成功与否。”

朱乐家走近,“咦,这是什么?”。

“我在搜集与记录领养华裔孤儿资料。”

朱乐家读出来:“北美家庭领养中国孤儿十分普遍,数字直线上升,平均每星期领养一百名孩子,统计已有五千多名儿童被领养,可惜手续繁复,耗时悠长,需等候一年才获批准,费用亦高昂。”

朱乐家说:“我在长途飞机上时时看到欢天喜地的白人夫妇拥抱着黄肤婴儿。”

英微笑,“林茜妈说三分钟之后,她已浑忘婴儿肤色。”

“对他们养父母来说,这是真的。”

“有些很娇纵,看见华人,会得躲开。”

朱乐家笑,“像不像前殖民地的一些居民,真心不喜同胞。”

英说:“你扯远了,我只是想,他们一星期领养百多名孩子,十年便有五万多个中国孩子在美洲生活,他们是幸,是不幸,他们长大后又会否回去寻找生父母?”

朱乐家动容,“呵。”

英说:“领养儿童的物质生活肯定比从前进步,他们也可以在正常家庭长大,但是,连根拔起,到另一国家生活,他们心底怎么处理情感问题?”

朱乐家大胆问一句:“你呢?”

“幼时上学放学大吃大喝,又吵又斗,浑然不觉,这次病后心中异常牵挂身世。”

“小英,你身世不普通。”

“现在每年起码增加五千多名身世与我一般奇怪的孩子,我不寂寞了。”

“而且全是女孩。”

“简直可以组织一个同盟会。”

“迟早会有人发起吧。”

“论资格,你是老大姐了。”

“我想写一本书:‘怎样在白人家庭存活’,或是‘雪肌与黄肤’、‘你白人我清人’……这种书一定受主流社会欢迎。”

开始是说笑,后来觉得凄凉,落下泪来。

“他们养父母也很周到,带她们参加聚会,熟悉华人文化习俗,但,那是不够的,现在我知道了。”

朱乐家连忙说别的:“扬最近可好?”

“他已忘记我了。”

“扬是好汉,他不会忘记手足。”

英毕业那日,连赫辛都一早穿好西服结了领带来观礼。

林茜前一夜乘飞机自英伦赶到,七时正便起来卷头发。

彼得去接了奥都公在大学礼堂等女儿出现。

璜妮达戴上帽子,穿上手套,喃喃说:“英竟大学毕业了,宛如昨日,送她进幼儿班,三岁大,咕咕笑。”

英过去拥抱她。

她双眼润湿,“那小小女孩呢?”

“我在这里,我就是她,我的皮囊长大了。”

“你快结婚生女吧,我帮你带小小英。”

英抬起头,四周看了看,少了一个人。

扬在什么地方?

她不出声,父母都来了,不应抱怨。

穿上袍子,戴上方帽,领过文凭,林茜送上一束小小紫色毋忘我,母女握紧四手。

彼得赠她一只穿学士袍的玩具熊。

他忽然说:“看,谁来了。”

英抬起头,看到礼堂一角站着名高大黑人。

扬,是她兄弟。

英略觉生疏,又有点委屈,不由自主哽咽。

她走近,“尼格鲁——”说不下去。

英把脸像以前那样靠在他强壮胸膛上一会。

她听见扬说:“我的妻子珍珠。”

英连忙聚精会神地转过头去,她笑说:“珍珠比照片明艳十倍。”

那黑肤女子笑着招呼各人。

这时,英发觉她身边站着一个小小可爱女孩,四五岁大,褐色皮肤,大眼睛,一头卷发,正好奇地看着他们。

英蹲下,“你好吗?”

扬连忙介绍:“我女儿罗拉。”

英一怔,结婚不到一年,女儿已经这么大了。

是珍珠带过来的小孩吧。

不过在安家,孩子便是孩子,永远受欢迎。

奥都公已经把小罗拉抱在手上,取饼英的方帽,戴到她头上,逗她开心。

璜妮达说:“回家吃午饭吧。”

扬问:“有什么菜?”

“自助菜:牛排、橙鸭、肉酱意粉、沙律,还有奥都公提供的巧克力蛋糕。”

珍珠抢着说:“我一认识扬就听说有这蛋糕。”

英知道她这小妹已被挤到第三位置,风光不再,可是只要扬高兴,她也开心。

他们分三架车回到家中。

璜妮达立即与小罗拉成为好朋友,让她在厨房帮手做饼干。

英有点欷嘘,厨房一向是老好璜妮达的禁地,一山不能藏二虎,她那样痛爱小英,也不欢迎她到厨房玩耍,今日却对罗拉另眼相看。

英知道她的全盛时代已经过去。

接着扬又透露一个好消息:珍珠已经怀孕,孩子明年初出生。

彼得立刻去找香槟。

看得出珍珠十分感动,她说:“我找到家了。”她一定也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今日再世为人。

璜妮达说:“家里全是空房,为什么不搬回来住?”

“我们今晚就走。”

璜气鼓鼓,“有老虎追你?”

扬只是陪笑。

他的双目恢复光亮,带着妻子上楼去看他旧时寝室。

彼得说:“扬没事了。”

林茜点点头,“快成为两子之父,哪里还有时候闹情绪。”

“他不打算搬回家来?”

林茜说:“子女长大,离巢,另组小单位,表示我与你成功完成责任,高兴还来不及。”

彼得忽然问:“你的林利子爵如何?”语气酸酸。

“很好,谢谢你。”

“他不过贪图你的名利。”

“也许,我亦艳羡他的勋衔。”

英走去站在养父母当中,咳嗽一声。

“英,你有话说?”

“妈妈,我也想搬出去住。”

林茜讶异,“你找到工作了吗,你愿意为自己洗熨煮?”

“一有收入就搬走。”

林茜一向民主,“我虽然舍不得你,但是也不能左右你意愿,家门永远为你而开。”

奥都公却没好气,“英,你不同兄弟,你是女孩子,一个人抛在街外,算是什么。”

本来站一旁的朱乐家一味附和。

大家七嘴八舌加入讨论,璜妮达声音最大。

扬与珍珠坐在梯间一边笑一边听他们争论。

珍珠说:“扬拥有那样好家人你真幸运。”

“不幸中大幸。”

珍珠温柔地说:“不,扬,我俩并无不幸。”

扬有顿悟,“是,你说得对。”他搂紧妻子。

这时奥都公向扬招手,“你们一家四口有何打算?”

扬下楼来回答:“我俩在伦敦都有工作。”

“那地方阴雾,且看不起爱尔兰人。”

“可是妈妈也在伦敦。”

彼得加一句:“她很快会想念这里的阳光。”

林茜说:“我要回公司一趟,彼得,请送我一程。”

珍珠去哄女儿午睡,英在书房找到扬。

她说:“有一套国家地理杂志印制的立体图画书,可以转赠罗拉。”

扬诧异,“不,那套书是你至爱,且已绝版,你留作纪念,我们另外去买新的。”

英忽然问:“扬,你快乐吗?”

扬一怔,握住妹妹的手,放在脸边,“我快乐,英,我们已经得到那么多,倘若再有抱怨,简直没有礼貌。”

英泪盈于睫,不住点头。

“你的病全好了吧。”

英答:“光洁如新。”

朱乐家在书房门外张望。

扬笑,“找你呢。”

英拍打兄弟肩膀,“尼格罗,保重。”

“清人,你也是。”

一整天英都舍不得月兑下学士袍,穿着它在屋内四处游走。

家人聚拢片刻又散开,屋里只剩英与朱乐家。

朱乐家在看英最近写的一篇报告。

——“印度社会学家英蒂拉说:‘如果西方富庶国家真正想帮助印度贫童孤儿,不应领养,不要把他们连根拔起,搬到陌生泥土栽培,而应在本土建设孤儿院、义学、医院,那才是真正帮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