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西岸阳光充沛 第6页

作者:亦舒

小琴出现:“是,妈妈。”

“过来我身边。”

女儿就是这点好,大到这样,宛如小大人了,仍然可以依偎怀抱。

小琴等着母亲吩咐,但宜室没有出声,过半晌,她才说:“手续办好的话,便要与你退学。”

“我有心理准备。”

“那就好。”

“我还要学中文吗?”小琴喜孜孜的问:“一向最怕背书。”

宜室一怔,她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可见有许多细节有商榷的必要。

以前见女朋友嫁了洋人,生下混血儿,又住在外国,却苦苦逼那黄头发的孩子读上大人、孔乙己,便觉得好笑,现在,她要不要小琴放弃中文?

宜室终于答:“你父亲是教育家,问他好了。”

宜室不担心小琴,但瑟瑟呢,将来这孩子势必完全不懂书写阅读中文了。

宜室一阵惘然。

晚上,李尚知安慰她,“人家批不批你做外国人还是悬疑,平白先操了心,多划不来。”

他学了乖,没把他与三叔之间的对白抖出来。

宜室在床上转个侧,“你想不想去?”

“你去哪里,我便去那里。”尚知回答得很简单。

宜室很了解他的意思。

每隔一段日子,李尚知便代表大学外出开会,他一走,宜室便惘惘然,拿了手袋忘记锁匙,老像少了什么似的,晚霜也不高兴擦了,电视也不大看,晚上与女儿胡乱睡了算是一天。

靶觉非常难受。

待尚知回来,问起他,也一样,无心开会,只看着表想回酒店打长途电话。

最后宜室不得不感慨地承认,他俩算是恩爱夫妻。

每次尚知都说:“我永远不再会一个人旅行。”

但公事公办,宜室的工作也不轻松,她不是常常拿得到假期跟着走。

宜室忽然说:“委曲你了。”

尚知一怔,“话从何来?”

“要你从头开始找新工作,”宜室笑,“不过,李尚知教授一定不输给外国人。”

尚知觉得宜室有时天真得似一个小孩子,不禁暗暗叹气。

一言提醒了他,第二天,他立刻联络上机械工程系的倪博士。

他也不打算客气,开门见山的说:“倪博士,听说你在多伦多当过一年客座讲师。”

“八五年的事了。”

“情况如何?”

倪博士只是笑。

李尚知拍一拍额角,情况若是大妙,人家就不会回来。

丙然不出所料,倪博士说:“宁为鸡口,莫为牛后。”

“职位还容易找吗?”

“要看机缘巧合,全世界好的岗位都难找,你我在华南已有十多年功力,算是开国元老,待遇不错,怎么,想到别处发展?”

李尚知笑答:“有这个打算。”

“那么去之前,就该预先应征申请职位。”

“谢谢你倪博士。”

李尚知当然明白。

宜室辞去工作,有一千样事可以消磨时间,而且都为社会认可。

他呢,他能不能够这样轻松?恐怕不可以,一个正在盛年的大男人坐家中无所事事,不愁衣食,也怕闷死。

真是棘手。

尚知想起新婚不久,小琴刚出生,他自理工学院离职出来,大约有半年时间赋闲在家,那种滋味,若非亲身经历,难以想像。

这件事原本早已淡忘,此刻却幽幽钻上心头,李尚知不想再经历类此惶恐。

那一段日子,他只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心特别怯,面孔特别木,手脚特别软。连书都看不进去,也不想与婴儿亲近。

看见宜室一早辛劳地出去上班,内疚得说不出话来,呆呆地等她下班,更加难受,六个月就使李尚知老了十年。

幸亏宜室一点怨言也没有。

宜室那时年轻,吃了苦也不知道,待明白过来,苦头已成过去,也只得作罢。

往后夫妻俩对这段不愉快的日子一字不提,故意要将之从记忆中剔除,也做得很成功,但是今天李尚知却把细节一一都想起来。

宜室不是一个健忘的人,是手头那笔遗产壮了她的胆子,真不知横财是帮了她还是累了她。

当务之急,李尚知立刻把他们两人共有财产算一算,连他的公积金在内,数字不算难看,他这才松出一口气,没想到一轮混战,居然也挣下一点积蓄。

那个下午,李尚知亲自用电脑写了好几封信到加国各大学去探路。

虽没有朋友,也有相识,他的人缘不错,应当很快会得到回音。

回家途中,尚知买了一份温哥华太阳报以及一份多伦多星报,交予宜室。

瑟瑟问得好:“有没有月亮报?”

小琴附和:“对,为什么从来没有月亮报。”

宜室取起报纸,匆匆翻阅,到了买卖楼宇一栏,便停住不动。

民以住为天,穿什么吃什么反而有极大的伸缩性。

“妈妈,为什么外国人的报纸都叫凯旋、时报,而我们却有成功很、光明报。”

宜室拾起头来,“各处风俗各处倒嘛。”

她拨电话,接通了便与对方谈起来,两个女儿见她忙,便去看电视。

“玲玲,你是买房子专家,全世界大城市都置了产业,”宜室笑,“我有事情教。”

那位太太也笑,“岂敢岂敢,别打趣我。”

“打个譬方,在温哥华买房子要注意什么?”

“还不是同这里一样,地段分贵贱,地皮尺寸千万要合标准,否则难以转手……

“一二O英尺乘三十三英尺是不是?”

“你看,你都知道,还来套我口风。”

宜室笑,“那些房子的图样美得叫人心悸。”

“是,而且仍然不贵。”

“对,买得起。”

两位女士谈得投机,你一句来我一句去,对答如流,眉飞色舞。

“如果要看得到海景,价钱还是不便宜。”

“可是到了那边。交际应酬势必大减,在家的时间比较多,对着湖光山色,心情宽朗舒畅。”宜室说。

“那就要看个人的经济情形了。”讲得实情实理。

宜室见对方这么热心,索性闲聊几句,直到尚知探看她,做一个扒饭的姿势,她才放下电话。

尚知笑说:“女性说起电话来,电话会融化爆炸。”

宜室忽然想起副刊上有位专栏作者,每隔十来廿无,就必撰文庆幸本市电话收费廉宜,说得虽嫌琐碎,却是真象。

到了外国,要与旧友谈天说地,却不是这么简单的事了,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尚知看见宜室发呆,用手推她一把,“说的是什么国家大事?”

“瞎聊而已。”

“对了,后天我母亲生日。”

宜室答:“我并不敢忘记,早备下四色大礼,前去拜寿。”

尚知看她一眼,不作声。

宜室说下去:“有穿的有吃的有用的,还有一副新的麻将牌,连玩的都替老人家想到,算不算周全?”

尚知轻轻说:“人活到耄耋,真不容易。”

宜室叹口气,“可不是,不知要历劫多少苦难。”

尚知接上去,“如今儿孙满堂,吃口安乐茶饭,即使政肆一点,略见霸道,也值得原谅。”

宜室笑了,这个孝顺儿子,兜了圈子说来说去,还不是叫妻子包涵他母亲。

确要饮水思源,小琴瑟瑟的体内也还流着老太太的血液,承继了她的遗传因子。

第二天,宜室趁午饭时间到领使馆去,表格上有一项条件需要征询。

但见偌大的会客室内人山人海,挤了怕没有三五百人,座位不够,鱼贯站在门口,两个穿制服的管理员正在狐假虎威,挥手吆喝,叫诸人守守秩序。

这是怎么一回事。

宜室还没有见过这等场面,挑了一位衣着体面的小姐轻声问:“这是干什么?”

对方打量宜室,见她衣着合时,化妆明艳,分明是同类,于是答道:“你不知道?每个星期三中午这里都举行讲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