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预言 第29页

作者:亦舒

萼生要了块毛巾擦干净面孔,“是。”

“要不要讲出来,向人说讲出来比较好。”

“不,”萼生颤抖,“我只想忘记它。”

但萼生直没有忘记。

回到家,恢复正常生活.睡在自己粉红色的睡房里,仍然每天晚上放这个噩梦。

梦中细节有些许变化,但大体上差不多。

主角一直是刘大畏,背景模糊,总是萼生叫不住他,他淹没在人群中。

有时他戴着手铐,有时被大麻绳捆绑,一时衣着整齐,一时蓬头垢面,有一次,他甚至不认得她是谁。看着她半晌,他怔怔的落下泪来。这个反应令萼生特别吃惊,她一直以为他们是不哭的。

不过噩梦同好梦一样,做的次数多了也就不以为奇,引以为常,萼生不再流汗、惊怖、哭泣、申吟,渐渐,刘大畏即使入得梦来,萼生也只是很平静而带些哀愁地看着他,有些像苏轼那夜来幽梦忽还乡的感觉。

萼生便知道,这件事大概要过去了。

不过还没有那么快,还有涟漪需要平复下来,

隐居多年的母亲大名忽然炙手可熨,她发表一连串文字赞扬香江,香江也感恩图报,致力地抬举她的身份,引起海外反感,华文报章不住愤怒地驳斥岑仁芝。

反应最激烈的是严教授,十多年的友情丢在脑后,不遗余力,痛责岑仁芝见利忘义。

萼生心惊肉跳,只怕父亲要追究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可是母亲笑说.“你同我放心,你爸爸从来不看中文报章,”处之泰然,“况且,他一直支持我。”

岑仁芝一共发表了十篇短文,之后,因为同文们缺少题材,事情渐渐平息。

这两个月里,陈萼生一直避着严教授,并着手处理转系手续。

严氏着人传她好几次,她都推说没空。

一日回到家里,发觉母亲躺在安乐椅上读一叠英文原稿,笑不可仰。

萼生奇问:“最新笑话奇谭?”

“不,”岑仁芝笑,“比这更好,是关世清小兄弟所撰《入狱记》。”

“什么!”萼生嚷。

“真的,不信你拿去拜读。”

“他居然有胆子拿来给你过目?”

“他很诚恳地请我替他译成中文。”

“无耻!”

“别错怪他,别忘记世清根本不懂得书写中文,他总得口述或叫人代笔的。”

“谁,谁会负责替他翻译?”

“不知道,也许有学生肯做,说不定还有职业写作人愿意帮忙,阿关的原文不错,颇为感人,他说他颇吃了点小苦。”

“关世清预备发表这篇文字?”萼生简直不置信。

“相信有许多外国通讯社愿意付出酬劳。”岑仁芝把原稿扔在一旁。

“小题大做!”

“见仁见智,在他来说这件并非小事,在我们看来,绝对不是大事。”

“卑鄙。”

“这是自由国度,也有人用这样的字眼形容岑仁芝,”岑仁芝笑道:“各抒己见,百花齐放都是好事。”

“最近我看清楚许多人的真面目。”

岑仁芝感慨:“严教授最近一篇骂我的文字开头也用过这句话。”

萼生不知道说甚么才好,半晌她说;“叫爸爸带我们到露易斯湖渡假。”她真的觉得累。

严教授终于找到了陈萼生这个叛徒。

他亲自出马,到图书馆来逮人,俯子,“萼生,我有话同你说,请跟我出来。”

那命令式口气异常熟悉,令萼生想到严氏的出身,他的教育,他的背境,从前,萼生以为他是老式人,说起话来,难免长幼尊卑分明,现在才明白,也许他下意识仍然没办法摆月兑青年时期学来的老一套,在那个世界里,人只分两种,一种掌权,另一种听令,没有众生平等这回事,只有主子与奴隶。

萼生合上书本,抬起头来,眸子里倔强目光叫严某吃惊。

其实萼生内心何尝不惊惶:十多年了,教授在自由国家生活近六千个日子,一碰到考验,原形即露,原来在他心目中,学生始终没有资格自主,要由他来代为安排前途、出路、方向。

当下她静静随严氏走到校园一角坐下。

教授开门见山:“听说你要转系?”

萼生亦坦白相告:“不转系,就得转校。”

严氏怒极反笑,“那你分明是冲着我来。”

“不,新闻系还有其它教授可指引我读硕士文凭,我自问不是这一科人才,经不起考验,故此转系。”

“是岑仁芝的意思吗?”

“不!”萼生斩钉截铁,“家母给我最好的礼物是允我独立思考行动,并且,在我碰钉时支持我,她从未在我身上采用过专制独裁家长式手腕。”

“你们需要指引!”

萼生摇摇头,到底是老师,是长辈,她不想指摘他利用学生,她已经藉此长了一智,获得可贵生活经验,过去的事不想多提。

“作为新闻工作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萼生终于忍不住,“不要再怂恿我们去冒险,教授,我知道你有你的理想,但是叫学生付出代价不是一件公平的事。”

严教授如被人在鼻梁上重击一拳,退后一步,多年来他认为正确的信仰被一个女孩子三言两语贬为一文不值,说穿了,这些日子来,他的居留证一次一次延长,大学合同一年又一年毫无困难地续约,就是因为西方认为他有成绩做出来。

而这些成绩,由他借学生的手与笔完成。

“你的母亲——”

萼生站起来,“家母委屈自身,成全我们;你委屈我们,成全自己。这便是你与她的分别。”

“她歪曲事实,我揭露真相!”

萼生想说:可是您所付出的代价!

终究没说出口,她忽然伸出手握紧严氏的手一会儿,严氏双目润湿,五年多的师生关系终告结束。

他们之间有无法交通的思维阻隔。

这个可怜的人,萼生相当同情他,他因个人理想离开国家、家乡、亲人,已有多年,他无法回去,家人无法出来,孑然一人,靠着日益褪色的政治本钱,苦苦在外国支撑下去,每次站到台上表演斥责指摘自己的国家与政权时,再也没有新意,听众一日比一日减少,地位动摇,终有一朝会坐冷板凳。

学生是他唯一的希望。

象关世清那样愿意写入狱记的学生。

理想渐渐变成生存的伎俩。

萼生走出校园,她没有回头看。

回到家,她问母亲:“有没有我的信?”等了多天了。

“你在等谁的信?”岑仁芝诧异。

照说,现在肯写信的人已经很少,有甚么心事,讲电话,重要文件,靠传真。

“一个朋友的信。”

这样惆怅的语气,黯然的眼神,可见一定是异性朋友,谁?女儿已不小,在这个时候动感情,起码有三分真意。

“你为甚么不写信给他?”

“他一直没有把地址给我。”

“你没问?”

萼生拾起头想半晌,叹口气,十分吞吐地说:“他不是自由身。”这样形容,也算正确。

做母亲的不禁略为焦虑,“有妻室之人?”

萼生苦笑,“不不不,那种人可以随时释放自己,一个人不离婚,只得一个理由,就是他不想离婚,同失去自由沾不上边。”

岑仁芝更加焦虑,“那么,他置身牢狱?”

“也不……,母亲,请不要担心,他只是我一个敬爱的朋友,其中并无儿女私情。”

岑仁芝经验老到,阅历丰富,闻言微微笑,“那些微差距,你分得清楚吗?”

萼生点点头。

她等的信,于一个星期后抵达陈府。

接到,见贴着中文字样邮票,内心一凛,连剪刀都不找,信手撕开,抽出信纸,一看,就呆住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