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续弦妃子 第1页

作者:华甄

楔子

“各位,本王要听你们的意见!”

乌孙国王军须靡沉重的目光,在他的众臣脸上巡视。

此刻,正是春寒料峭的更夜,明亮的月光笼罩着庭帐──即首都,赤谷城巨大的王庭。

晚风被阻隔在厚重的毡帘外,王庭卫兵守护在毡房四周。

从各地赶来的长老们围绕着火塘,神情严肃地举行着长老议会。

长老议会是由乌孙国最上层的王公贵族,和势力强大的氏族首领组成的联盟,它所作出的决定,足以凌驾国王的意愿。

每逢王国面临突发大事,或举行重要祭典和庆礼时,长老们都会举行这样的会议,以作出决策。

“……公主遽逝,举国震惊,处理不当,恐引起吾国与大汉间的冲突,请吾王慎之!”国师语重心长地说。

“没错,公主既为吾王夫人,便是吾邦国母,丧葬诸事,当由大吏亲往汉廷禀报才是,以免汉天子动怒,危及吾邦。”接话的,是白狼部落的山南翕侯,他也是乌孙国三大翕侯中最年长的一位。

“何必那么麻烦?”山南翕侯忧心忡忡的话音刚落,就遭到红牛部落翕侯浑厄的粗鲁反驳。

“派人到轮台大汉兵马亭报个丧即可,他大汉天子,当初就不该给吾王一个病秧子!汉公主入国三年多,吾王视其为宝,珍惜备至;咱的女人生孩子比母马产仔还容易,可她生个孩子就送了命,这不是咱的错!”

他的话获得在座多人的赞同,就连同为红牛部落的军须靡也默然颔首。

大家都认为没有必要为一个因生孩子而死亡的女人,不远万里地去长安报丧。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如此不妥!”开口的是国王军须靡的堂弟,相大禄翁归靡。

他虽年轻,但出身显贵,擅谋略,有魄力,并掌控着强大的兵力和行政权力,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望。

听到他的反对,大家不约而同地停止争论,转而望着他。

面对询问且不乏挑衅的目光,翁归靡不慌不忙地说:“细君公主乃大汉天子所赐之女,她生于宫廷、长于王室,娇弱显贵,岂能与草原女子相提并论?况且汉朝乃礼仪之邦,国力强盛,广地万里,威德遍于四海;公主之死虽属意外,但也不可草草了事,否则失礼于汉皇,必失信于汉庭,难免引来战祸。”

这番话正切中国王军须靡的隐忧,他一直很欣赏和倚重自己这位才华出众的堂弟,因此神色一变,道:“本王不想得罪汉天子,可公主已死,这种事想瞒也瞒不住,以大禄看,丧事如何办,才可保我邦平安?”

翁归靡答:“丧礼事大,不可拖延。臣建议吾王修书汉皇,陈述公主去世缘由及经过,并以大夫人的丧葬规格安葬公主,邀汉朝驻西域的兵马亭站侍郎、都尉和全体陪嫁使者参加葬礼,如此,既能表现吾王对公主的哀悼怀念之意,也能让汉天子获得足够的尊敬。”

军须靡略微沉思后,即表示赞同。“就这么办,书信由你来写。”

“诺。”翁归靡应承。“但臣还有一事要说。”

“什么事?”军须靡见他神情严峻,不由催促。“有事你尽避说。”

翁归靡扫了众人一眼。“为表明我乌孙国与大汉结盟的诚意,以求尔后平安,吾王应该还要再向汉天子,求娶另一位汉家公主。”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争议,其中反对声居多。

理由是汉朝公主体质纤弱,不适应粗劣严酷的草原生活,再娶一个,肯定还是同样结局,到那时更难向汉皇交代。

于是乎,反对的、赞成的,两种泾渭分明的意见,立刻展开激烈辩论。

翁归靡坚持,乌孙国目前虽是西域一强,但国力东不及大汉,西不敌匈奴,要想壮大国力,就一定得采取“持两端”,即不偏向任何一方,与汉、匈两强都和睦相处的治国之策。

如今大王既有匈奴夫人,就该再娶一位大汉夫人,以确保获得大汉的信任,平衡各方的力量。

他的分析很有说服力,最终,此意见获得认同。

数日后,细君公主的葬礼,比照乌孙国最高级别女性的礼法盛大举行,西汉在西域的所有使者、官员,也都被邀请参与。

葬礼后不久,乌孙国使者带着国王的书信,和一千匹西域天马前往长安,再次向汉天子求亲,以延续乌汉联盟。

很快,乌孙王右夫人、汉朝江都公主刘细君凄然而逝的消息,传遍了长安城,而她留给人们的幽怨哀伤思乡曲,也随着“阿肯”动人的歌声,回荡在天山南北。

人们吟唱着这首歌,悼念着宛若璀璨的流星般,陨落在西域天际的美丽公主。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第1章(1)

西汉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秋,彭城

刘解忧伫立在云龙山上,一手牵马,一手拢住被山风吹乱的长发。

她英气迫人的目光,越过广袤无际的平原田畴,望向西北方的云雾。

彭城是当代名城,这里没有险峻雄伟的高山、没有奔腾呼啸的河流,却是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尽避作为罪臣之后,失去了她渴望的尊严和自由飞翔的天空,但她喜欢这里淳厚的民风,和朴素无华的山水,更喜欢知心的朋友。

可是,她就要走了,要远离故土,去那天之一方……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堂姊的歌声隐约在耳畔响起,她迎风仰首,深深地呼吸着家乡的气息。

金风送爽,骏马长鸣;苍穹高远,大地辽阔,从不曾有过的拳拳乡情,激荡在胸臆中。

“郡主……”

身后传来急切的呼唤,克制住起伏的情绪,解忧缓缓转过身,看到侍女冯嫽策马奔来,她娟秀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

“嫽儿,妳总是能找到我。”

“是的,可也让奴婢找了好久呢。”冯嫽跳下马。

“听说常公子来了,我去客栈看望他,一时忘了跟妳说。”解忧解释,却在看到侍女阴郁的目光时略感吃惊。

冯嫽可是个天塌下不愁,地垮掉不忧的姑娘呢!

“怎么了?是为我离府生气吗?”她关切地问。

“不,奴婢不会生郡主的气。”冯嫽喘着气。“奴婢是为郡主忧虑,陛下已经决定,要把郡主远嫁西域了!”

解忧给她安抚的一笑。“这个,我们不是早就猜到了吗?”

“那时只是猜测,可今天……”面对郡主的坦然,婢女双目红了,揉着眼睛哽咽。“朝廷使者已经奉皇帝诏令到了楚王府,要郡主尽快进京觐见陛下,还说送亲队伍和嫁妆已经备妥,只等郡主一到,即择日启程……郡主根本没有退路!”

“常公子已经把这事告诉我了。”解忧平静地安慰她。“我没想过退路,该发生的事迟早会发生,妳不必为此难过。”

侍女恍然大悟。“对啊,常公子是郡主的好朋友,在京城和西域,都有很广的人脉,他一定是听说了这事,特意来见郡主的。”

“是的,常公子闻讯赶来,送我良弓名剑,还给我很好的忠告。”解忧看看马背上的弓箭微笑。“能有这般雪中送炭的朋友,真令我不虚此生。”

听到她略带感伤的语气,冯嫽默然无语,她深知郡主是有感而发。

郡主出生前,她的祖父──楚王刘戊,因参与“七王之乱”被杀。

先帝为保楚元王宗祀,而赦免了尚未成年的郡主的父亲,但从此,他受尽排挤和猜忌,终日谨小慎微、郁郁寡欢,在郡主出世不久后自尽身亡,王妃随后也忧郁去世;尚在襁褓中的郡主,由乳母抚养长大,一直生活在先人的阴影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