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意同 第1页

作者:齐萱

你是意同

前辈作家萧丽红女士在她的作品之一《桂花巷》的跋中,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的说:“剔红是我。”而剔红正是书中那个敢爱敢恨、时而温柔、时而坚毅,甚至时而虔恶、令人印象深刻的女主角。

开始动笔写“意同”时,并没有想过“它”一定会出版,用起第一人称的写法,也就毫无顾忌,挥洒自如。

“意同”完稿后,已经决定要让“她”面世,问题因此因应而生。

比如说,大家一定会讶异于“她”和我前二十八本小书完全不同的风格。

不过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难,因为“意同”完稿于去年我写完“念奴娇”后的休息期间,当时一心想要尝试不同的题材与写法,首先便选择了电脑,也就是说,“意同”是“敲”出来,而非“写”出来的。

后来交给出版社,也曾想过把她放在另一个系列中,换个笔名出版她,但后来由于种种的因素,“意同”仍然得与“齐萱”和各位朋友结缘。

而其实,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吧,那就是当朋友们看过这本书后,一定会问:“意同是你吗?齐萱。”

意同和我一样住在台东,

意同和我一样在台南念书,

意同和我一样做文字工作……

意同究竟是不是我?

亲爱的朋友,恐怕要让你失望了,不。

不,意同不是我。

意同只是我理想中的一个人物,她有我许多的心情,也有我许多的憧憬,但她并不是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

如同以前那些小书中的湘青、芷筠、之俊……一旦离开了我的手,她们便都成为自有生命的个体,若是她们曾经有令你感动过那么一点点,我就可以有一点点的欣慰。而其实,她们之所以能够打动你的心,原因可能也很简单,那就是你可以在她们的身上找到些许自己的影子,如同在别人的故事中,绽放自己的笑容,或者流下自己的眼泪。

所以,与其重复的猜测意同是不是我,倒不如让我告诉你一个更接近事实的答案:“意同,是你。”

是的,谁的生命中没有困顿?没有迷惘?没有错失?没有挣扎?没有选择?没有犹豫?没有决定──要命的是,还往往是错误的决定?

成长的岁月尤其是一连串跌倒与看看有没有勇气再站起的组合。

意同要讲的,也不过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而已,谁没有经历过,甚至正在经历呢?

意同是你,你是意同。

唯愿这本对我的写作生涯,有着比较特殊意义的小书,也能继续感动你那么“一点点”。

若是如此,那就真的是“你意正与我意同”了。

身为一个文字工作者,还有比这更大的心愿与满足吗?

就将这本小书,连同我的祝福,一并送给正拿著“她”的你──真实的意同。

第一章懵懂

“等等我,嘿!等等我啊!”我拚命追上车,拍着门大叫,心底则咒骂着:他妈的,神气,以为我喜欢迟到啊,我又不是故意的。

“开……”才叫了一声,门就突然开了,还差点夹到我的手。“喂!没有眼睛啊,没看见……”

“曹意同?”

“是我。”

“上车了,就等你一个人。”

莫名其妙的被拉上车,背包却又被卡在门闾,害得我上半身猛往后倾,连带把还拉着我的男孩也往我的方向带,引发了满车的惊呼与笑声。

等到我们经过好一番折腾,终于解套时,前面三部车已经开出老远了,我自顾自的挑了最近的座位坐下,正想闭上眼睛,一个声音又传过来吵我:

“曹同学,这是我的位置。”是那个刚刚若不是拜我眼明手快所赐,绝对会因为司机老大突然将车门打开,而随着我一起掉下车去的男孩。

“我会晕车。”

“什么?”

这人是白痴啊?“我说我会晕车,刚刚又赶得急,连早餐都没吃,所以请你把这座位让给我,行不行?”

他突然笑了起来,还一边将头摇蚌不停,只留下一句:“外文三,活动中心文学院总干事,我们山上见了。”

不晓得他为什么把我的“官方资料”背得这么熟,坦白说,我也没兴致搞清楚,索性戴上太阳眼镜,并朝他挥了挥手,权充回应的招呼。

“你会晕车?那要不要吃颗晕车药?”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旁边有人,为什么今天大家都这么爱说话、想说话?或者是我自己的心情不对?

“现在吃也没用了,”我终于转头对她一笑:“不过还是谢谢你。抱歉,抢了你同伴的位子。”

“其实这位子本来就是为你留的,只是一直等不到你,我才让孙昌祥坐过来,想与他讨论一下这往后三天两夜的社研活动。”

经她解说,我总算弄懂了,她要我叫她阿妙。跟我一样,阿妙也是三年级的学生,历史系的,去年她是历史系的副总干事,所以今年循例在卸任以后,帮忙同样也已经算是前任的活动中心总干事团,担任这次负责训练校内所有新任系总干事及社团负责人的社研营的工作人员;而她,正好是我们这一组的辅导员。

“孙昌祥是你们小组的组长,你是副组长,往后三天你们得要好好合作。”

“你说什么?”

“昨晚在活动中心有个行前会议,但你没有到,可是你又是组内唯一的女生,所以──”

“旧事重演,我还真是“幸运”,先是懵懵懂懂的被选为文学院的总干事,现在又被莫名其妙的拱为副组长,看来我还真是鸿运当头,想不红都难。”

“你并不想为文学院的同学服务?”阿妙听出了我口气中的讥嘲。

我这才想到读历史系的她好歹也算是上学期末总干事团改选时,我的选民之一,但回忆起暑假前的种种,却又让我无心亦不愿对这件事有任何的隐瞒,遂滔滔不绝的讲起来,把我竞选的“内幕”一古脑儿的全说了。

我说我根本没有“野心”、没有“壮志”、没有“权力”,谁晓得才回了一趟家,再到学校来时,已经被系上推荐为总干事候选人。

在这个南台湾学生人数首屈一指的大学里,大概有人觉得光选一个主席什么的,实在不足以“日理万机”,所以也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便创设了“总干事团”,每年从文、理、管理学院各选出一名,工学院则因为系所多,所以多一个名额选两个人,总共五位院总干事,组成活动中心总干事团,统理校内系务及社团活动。

我们学校以上学院起家,招牌系也俱是土木系、机械系、电机系、建筑系等等,想当初考上这里的外文系时,还有人对我妈咪质疑:“那里有外文系?”

要不是科系正合我意,我才不填这个志愿!

现在可好,只因为外文系夜间部有两班,比起日夜间部均只有一班的中文、历史两系,硬是多了一班,所以多年来凭借人海战术,文学院总干事从来没有由出自其他两系的人担任,而我,曹意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上了“宝座”。

“难怪上学期末,我看其他三个学院候选人的竞选海报满天飞,就是找不到我们自己人的名字。”

“我还记得课指组主任找我们过去开选前会议时,其他几个人拚命争取曝光亮相的机会,只有我一直不吭一声,后来主任大概注意到了,就问我有没有问题。”

“他应该知道你是同额竞选,稳操胜算,当然可以老神在在。”

“我问了啊。”我丢了个意外的答案给阿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