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娘子当自强 第1页

作者:凌修

第一章

黎明前,鸡啼乍响,划破群山静寂。

雾缈缈飘过,早晨的寒意沁人发冷,在静寂的山中,稍有声响,即使隔了几座山头,也能听得清晰。

这时!从远处传来极细微的钤当声,渐渐的,这个声音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大声,直到庄里,原来是有人拉著披上红褂的车子进来了。

拉车的是一个年约五十多岁的庄稼汉,虽然年纪不轻,体力和精神都挺不错,满头大汗的,似乎走了一段不短的路才来到此。

他停在一间屋子前喊道“对不起,请问这里是李家吗?”

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妇出来应门,“是呀!您哪找?”

“喔!我打都儿岭来,是王家叫我来此接新娘子。”

少妇面容一白,“您来得可夏快。”她勉强笑道:“走了这么几个山头,想必也累了,要不要进来坐会儿歇歇?”

车夫摇摇头,“不了!得马上走,要不可会误了吉时。”

都儿岭距离此处约莫三个山头,地势高峻险要,四面环山,几乎与世隔绝,这李家庄,算是最近的邻村。

少妇点点头,表情有些哀戚,“您在此稍候,新娘子马上来”

“得快点!”

孟湘走进屋内,轻拭眼角泪水,定定神,才走进内室。

一个年约十四、五岁的小女孩,穿著一袭红袍裙,正坐在床边,出神的盯著地上。

“君莲!”孟湘轻唤著妹妹。

君莲仰起头,脸上表情一迳是了解,“来了吗?”她轻轻说道。

“嗯王家派车过来接你了。”孟湘忍著泪水,低检查,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君莲看著姊姊,突然悲从中来,扑过去紧紧搂住她唯一的亲人,“姊姊,我不想去!”她哭喊道。

孟湘也忍不住,“我知道,姊姊也不愿你去,可是王家催得紧,姊姊也没办法,姊姊也不舍呀!”

君莲抽抽噎噎,泣不成声。两姊妹抱头痛哭,直到车夫在外催喊时辰不早,得及时赶路,孟湘才收起眼泪,拿出手绢擦拭君莲脸上的泪水。

“别哭了,不是答应过姊姊,不会哭的吗?再哭,可就让人笑话了。”

君莲低头不语,怎能教她不伤心,自小爹娘就死去,和姊姊相依为命”起生活到现在,如今要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怎能不教她难过、伤心?

孟湘轻轻在妹妹脸上抹些胭脂,使原本就清丽月兑俗的脸庞、更添几分娇艳,只是无论睑上搽多少粉,也难月兑那稚气。

虽说在这儿,十五岁嫁人当妈大有人在,但看见仍一脸稚气的妹妹就要嫁人,怎样都不舍,偏偏从小便订了亲的王家,为了替君莲未来的夫婿冲喜治病,硬是要求此时过门,所以才不得不同意。

“小莲,从小没让你吃过苦,可那是因为在这有姊姊、姊夫护著你、宠著你,如今嫁到王家,可不比在这,你要乖巧、孝顺公婆,听从丈夫的话?不许再孩子气,你将来可要负起理家的责任,明白吗?记住,千万别让人说我们孟家没教养好孩子。”

孟湘细细叮咛著,照理这些话应由娘亲讲,娘亲不在,就只能由她这个姊姊代替传授

君莲咬著下唇点点头。

孟湘拿起红纱盖头为妹妹覆上,然后牵起她的手走出去。

一出门,车夫已经不耐烦,“快呀!再迟就赶不上吉时,会误事的。”他忍不住埋怨道。

孟湘连忙道歉,赶紧将妹妹扶上车之后,她放一个包袱在妹妹的腿上,“你的衣物,我会差人随后送到,姊姊也没什么嫁妆给你,只有几样首饰,你留下来做私房,以备不时之需。”她轻声在耳边交代。

然后她转向车夫,塞了几个小钱到车夫手中。“偏劳您了。”

车夫客气一下,才将钱收起,然后道个别,便拉起车子,快步离开。不一会儿,便不见车影,只有车钤的叮咚声还依稀从远处传来,然后终至不便听闻。

孟湘泪流满面,不停合掌默祷,希望天上的爹娘能保佑这个妹妹。

☆☆☆

君莲直到再也看不见李家庄才回过头,一脸茫然地看著前方,她好想哭,却又记起对姊姊的承诺,绝不轻言落泪,如今已上了轿,为了孟家的声誉,她一定要坚强。

其实她百般不愿嫁人,若非从小就订了亲的未婚夫突生重病,要她家去冲喜,她起码还可以在姊姊身边再多待上两、三年。

想到王家,心情不觉沉重起来,丝毫没有新嫁娘该有的喜气和娇羞,她的未婚夫婿此刻正奄奄一息躺在床上,谁知这个冲喜有没有用?说不定,嫁去没多久,就有可能当寡妇,虽然她才只有十五岁,也够明事理,却不认为未来有多乐观。

孟群莲的父亲和王家当家主子王耀邦是好友,所以才会结下这门亲事,君莲父母意外双亡时,她才七岁,当时王家本来有意那时就要迎她过去做童养媳,后来因当时出嫁没多久的姊姊,愿意负起养育她的责任,所以才会拖延至今……

都儿岭、王家,成亲……君莲望著前面崎岖不平的山路,心中愁绪更浓,未来是吉是凶,只能让命运来安排了。

☆☆☆

都儿岭都儿镇。

王家门前,一大早就聚满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儿岭上百来户人家全都挤来这个小院子中了。

每个人都争相顾盼,想看王家的新媳妇何时会到?

王家是都儿岭的第一大户,有良田、瓦屋、牛羊猪马、长工两名、及数十枝猎枪。

都儿岭是个老山镇,此处居民多半耕十猎,王家也不例外,但在传到第七十三代,也就是目前镇长王光祖时,却不爱猎枪、锄头,只爱书本,王家倒也大方、送光祖到山下省城念书,出人意表的念回一个举人。

自此王家身价高涨,要知道数百年来,方圆数百里内的山镇,没出过几个念书的,更甭提举人,怎能不教人刮目相看?

王举人原本也要培养独子王耀邦念书,考取宝名,谁知这个儿子,只爱拿枪杆、骑马打猎,对书本一点兴致都没。

很讽刺地,王耀邦虽是武夫,但生出的儿子却又是个只爱书本、不爱枪杆的人。

不过即使王书尧不爱拿枪,可是在他爹硬逼下,倒也学了一手百发百中的枪法。

王书尧喜好念书,王光祖便让他进大城市念书,现在是北大一年级的学生,趁著暑假返家探亲,却在路上受了风寒,引发肠胃旧疾,身子骨愈来愈差,大有一病不起的迹象。眼看药石罔效,众医束手无策,王书尧的母亲郑氏,跑遍所有顾字祈求众神,保佑这唯一的独子,但仍未见起色。

后来经过一个算命的指点,说需靠冲喜方能见效,於是才会要求孟家提前完婚。

王举人对冲喜一事,一直不表赞成,他认为诸医都无法可施,冲喜又如河?何必还要害一个小泵娘,误其终身?但在媳妇坚持之下,只好抱著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姑且试之。

今天虽是大喜之日,但新郎倌的身体不仅没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整个人昏迷不醒,对外面的事一概不知,而王家除了门廊上挂著红彩,厅上燃著红烛之外,也没有任何喜气,倒是都儿领上的其他居民对此兴致为浓厚,纷纷停下手边工作,涌到王家来观看这难得的大事。

“怪了!怎么还不见陈老爹的踪影?”李家大婶嗑著瓜子,边吐壳边说道。

“就是呀!吉时快到了。”林家大妈说道。

“唉!也真是的,不知道王家少爷可以起来行礼吗?”吴家老姑妈问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