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惆怅还依旧 第4页

作者:梁凤仪

穆澄十岁大时,并不明白自己分明已经默默地吃了亏,为什么周琼珍还是不肯得些好处便回手?

直至她开始涉足社会。她才恍然而悟。

谤本上,江湖上就充塞着这种人。

周琼珍对穆澄的报复,就是联合一大班同学,杯葛她。

每天有两度小息时间,同学们本来都三五成群的跑到操场去耍乐,或是在小食部买东西吃。

穆澄突然的被孤立了。

没有小朋友敢跟她站在一起聊天、讲笑话、说功课、谈明星、跳橡筋绳、喝汽水。

一日之间,众叛亲离。

穆澄走近同学堆去,各人不是立时不说话,就是作鸟兽散。

本性无事生非的人,最怕天天过的都是太平日子,闷都闷死,难得有人领头寻到个欺压对象,也不管是非黑白,跟对方有仇没仇,总之实行一呼百诺,单以凑热闹为目的,就够兴奋。

于是,穆澄四面受敌。

她一时间愣住了,要接受这前所未有的场面,无疑是震惊与吃力的。

四顾无人,她急于要找到个依傍。

平日跟她一起上学的李俊英。其实是她同一间大厦的芳邻,应是最理想的求救及商议对象。

此念一生,顿时把气馁的情绪压下,立即在操场一角把李俊英寻着了,问:

“我有话跟你说!”

“好哇!”李俊英答得爽朗:“可是,我现在刚要到小圣堂去!”

他们学校后花园内有问小圣堂,热心的同学,都趁小息时候去祈祷的。

穆澄因心情有异,一时间并未想到李俊英不是教徒,她从没有利用耍乐时间敬礼神明的习惯。

穆澄只说:

“那么,放学时再说吧!”

李俊英又说:

“啊,我忘了告诉你,今天放学,我约了同学要去看公余场,不能跟你一道回家。”

至此,穆澄觉得事有跷蹊,她一时无语。

李俊英也是个聪明儿女,慌忙补充说:

“这样吧,今儿个晚上,你来我家,或我上你家也可以。”

穆澄愉快地点了头。

到底是最谈得来的好同学。当晚,两个小女孩躲在睡房里商量对策。李俊英说

“求和吧!明天一早,你跟周琼珍说声对不起,大事化小!”

李俊英说这话时是老成而认真的。

穆澄反对,嚷道:

“为什么呢?我非但没有做错,且是个受害人。”

“可是,他们那一边人多势众!”

穆澄没有再说什么,她抿着咀,在沉思。

一个她狐疑的问题,若隐若现的出现脑际。

“你没听过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句话吗?电影里头的惯用语!”李俊英还是诚恳地劝她。

穆澄点一点她那小脑袋。说:

“你明天陪我去跟她说吗?”

李俊英答:

“怕什么呢?周琼珍不会把你吃掉的,独个儿跟她交代,好过有旁的人,万一有什么变卦,彼此下不了台。”

这就是说,李俊英不打算给她作伴了。

穆澄心上萦绕的那个问题,慢慢显得清晰。

再过了几天,问题不单浮现。且真相大白。

穆澄没有跟周琼珍讲和,她默默地承受着班上所有的白眼与压力。

本来上学放学,她都与李俊英结伴同行的,这一阵子,俊英的妈妈老陪着她上课下课。

倒是晚上,李俊英总在饭后就上她家来,借故问一些功课。跟她聊上半小时的样子。

穆澄明白过来了。

李俊英自以为聪明绝顶,既不在风头大势上,站到穆澄一边去,与众人为敌。又不愿意让穆澄认为她不够朋友,缺乏义气。于是,只好自己奔波劳碌一点,在无人见到的时间,去应酬安抚穆澄。

李俊英的世故手腕,自小了得。难怪她被同学一直推举为班长。对了,李俊英需要群众基础,以达到在班上参政的目的,故而她别无选择,只得八面玲珑。

为一个比较亲近的同学而冒上犯众怒的险,李俊英已决定不干。

穆澄至此,恍然而悟。

这以后,她也作出了决定。

随李俊英去吧,人各有志。

晚上,当李俊英到访,她却在睡房里装睡,没跟她相见。

穆澄是敏感,还是小器呢?真是见人见智。

她给自己的解释是,朋友是要来共患难的,且自己的友谊是见得光的,在大太阳底下闪闪生光的,而不是像孤魂野鬼般,只在黑夜才出现。

在那段极端苦难期,李俊英带给穆澄的失望与难过,有甚于那凶巴巴的周琼珍。说到头来,周琼珍只不过是那几十个班上的同学之一,有什么特别的渊源与交情可言?

然,李俊英却是自己选择的朋友,且是朝夕相处的好同学。

穆澄没有怨言,她只是一骨碌把这些闲气与苦恼吞到肚子里去。这一段日子,她额外用功。

没办法。连上体操与小休时间,都百无聊赖,只好静静地坐到角落去念书。

有一天,下课铃声下响,孩子们成群的涌出班房,到操场去耍乐,穆澄看看窗外,阳光灿烂,她干脆留在课室内读书算了。

才翻开书本,就有个动听的声音叫她:

“穆澄!”

她抬起头,看见了方诗瑜。

她们是同班同学,但少有来往。

方诗瑜是班上的马骝精,一天到晚跳蹦蹦,只管玩得天翻地覆,是运动能手,功课低手。平时跟穆澄没有交往,很有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味道。

这一声招呼,对穆澄而言,真是旱天之雷,都不知有多久,未尝在班上有同学主动地跟她招呼了。

穆澄战战兢兢地问:

“什么事?”

“外头这么好天气,你却在这儿念书?”

穆澄苦笑。

“来,我跟你去跳绳。”

“什么?”

“你不喜欢跳绳吗?行,我可以跟你到沙地旁跳远!”

方诗瑜的语气肯定,没有犹疑。

这令穆澄惊喜交集。

竟有人如此不着痕迹地帮自己一把忙。

在以后共同成长的日子里,穆澄最敬重方诗瑜的也是这一点:她不但施恩不望报,她压根儿并不认为自己曾对人有恩惠。

的而且确,诗瑜胸襟之广,已胜穆澄。

只为后者对面前的愁苦与挑战,以一个得体大方的办法应付。

前者呢,对任何人情事理上的瓜葛纠缠,全部视若无睹,我行我素。

在这第一次的相交之中,穆澄认定方诗瑜是拔刀相助,但方诗瑜根本不认为穆澄需要什么援助,她把周琼珍布下的天罗地网看成透明,横行直过,通行无阻。

人怕鬼,是普遍现象。

只为人未试过不怕鬼,如果试过,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鬼怕人。在整个过程中,方诗瑜没有向穆澄提及过有关班上冷战与杯葛一事。她只是发现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可以陪她运动,如此而已。

穆澄最怕运动,她的功课了得。然,体育成绩永远仅仅合格,也不过是老师给的同情分而已。跟在方诗瑜身边,体力不胜负荷,然而,心情愉快。

也真是时来运转了。

大考过后、穆澄品学兼优,成绩为全级之冠。这还不是意外,最令全校震惊的是,穆澄投稿参加中国学生周报的征文比赛,得了冠军。这项成绩,不但班主任脸上极具光彩,且各老师都与有荣焉。校长更明令高年级同学主编的校内通讯,要把穆澄的得奖之作刊登出来。

也真亏这么小的孩子能写出这么老到深刻的文章,文题叫做“寂寞何价”,就是把她被杯葛的故事写了出来。

简单一句话,文穷而后工。诚恳的感情、真实的遭遇、彻底的领悟、流畅的文笔,加在一起,如何不有反应与掌声?

说时迟,那时快,班上的气氛顿时有异。

恶势力似乎慢慢引退,首先跑回穆澄身体来的小朋友,就是那堆怕事的同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