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花魁劫 第8页

作者:梁凤仪

那聂淑君并非善类。关起门来,她怎样受尽冷落,只她一人知晓。只要她沉得住气,决定自欺欺人,事必要把她和贺敬生的关系仍看成恩爱夫妻无异,无人能奈其何。

什么便宜都可以让她占去,只这一种便宜不可。

她的自欺却又比欺人更令我难受。

或许我比聂淑君更残忍、更阴沉。我连她心里头要保存的一点夫妻恩爱,也容不下。

我要贺敬生正视现实,更不让聂淑君制造假象。

我失的被别人刻意地公诸于世,我得的也不劳遮遮掩掩。

如果以此心态,指责我是犀利之人,我也不便否认。

聂淑君当然是心知肚明。

因此,敬生大寿之日,越迟亮相人前,她就越觉面目无光。

贺家是惯行大礼的。

也许是因为贺沉氏的家教问题。她既从小在清皇家咸丰皇帝六弟奕欣家长大,耳濡目染,纵使逃亡香江,心还是萦念往昔。自贺元勋得志,另立门户之后,贺沉氏更重行甚多封建时代崇尚的家礼,以示怀旧。

贺元勋一则事母至孝,二则发迹后,正好以各种形态表示自己的教养与家势,因此,沿习下来的家庭礼节,虽因时代进步,而尽量简化,仍比一般家族为多为繁。

贺敬生穿起了长衫马褂,跟他的元配在客厅上面南而坐,那股气势仍是慑人的。

第一个向他俩敬茶道贺的人,是我。

饼尽了这许许多多年,当我由习惯而略为麻木之时,真不知敬生心里头怎么想?

傍贺敬生与聂淑君敬完茶后,贺家四宝,聪、敏、智、勇都轮流给父母贺寿。

独缺了贺杰。

站在一旁的贺敬瑜姑女乃女乃就给我说:“细嫂,怎么杰儿没有回来给生哥拜寿?”

“他大考在即,敬生嘱咐让他免了。”

“怪不得,广东人有句俗语叫『烬仔烬心肝』,果然不差呢!生哥把杰儿当作宝贝,与众不同。”

我只微笑,没再答腔。

这位姑女乃女乃的父亲是贺元正,即贺元勋的堂兄弟,她的祖父跟贺元勋父亲是亲手足。年前敬生很用了点人事与金钱,才把她申请到香港来团叙。

贺元正一房,本有一子一女,可是儿子早夭,都说是贺敬瑜命硬,把弟弟与父亲都克死了。

传说归传说,敬生是念着贺家人丁单薄,这位堂妹子虽是女流之辈,总流着一半贺家人的血,好歹把她带在身边,才叫安乐。

贺敬瑜来港时,票梅已过。敬生嘱聂淑君着点力,为这小泵子做媒。

可借得很,做大嫂的出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撮合得一头亲事,招了顺兴隆的一位伙记作东床快婿,刚过了一个年头,姑爷又得病,英年早逝,更落实了贺敬瑜命带克星的讲法。要再为她另觅归宿,就难比登天了。

中国人头脑多少有点守旧,不愿意讨个黑寡妇回来的心理总是有的。然,问题的关健还是在于这贺姑女乃女乃品性尖刻阴沉,毫不容易相处。

她跟任何人交往,三言两语下来,就有本事揭人疮疤,搬是弄非,且管自洋洋得意,实在没有人觉得她可爱。

越是没有人敢亲近她,她越心上苦恼,嘴里更不饶人,陈陈旧因,顿成僵局。

连聂淑君都怕极了这姑女乃女乃,而不愿意她寡居在她家,跟兄嫂共住。

贺敬生为免家宅不宁,搬了一层小鲍寓给堂妹作居停。

人的性格也真有凉薄的一面。明知贺敬瑜的拿手把戏是生安白造,搬是扯非,偏就是当受害人不是自己时,就不觉其讨厌。很有种事不关己,己不劳心的旁观心理。

尤其当攻击对像正正是自己的假想敌时,会顿生一种患难真情的假象。因而小人嘴里的难听话会作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成了能起心里安慰特异功能的甜言密语,相当入耳。

的而且确是在这种心态影响之下,聂淑君自我进了贺家门之后,跟贺敬瑜就走近了。

也亏贺敬瑜本事,她的资料搜集功夫顶棒,再加上丰富的联想力,总能久不久就编出聂淑君喜欢听的有关我的行藏私事来,让她乐一乐。

泵嫂二人的感情扯近了,对贺敬瑜有相当多好处。最低限度被聂淑君关照在广阔的社交圈子内,也就不愁深闺寂寞。

当然,家用方面,一向由聂淑君向顺兴隆支取再作分配,能得到她的欢心,自然更实惠。

人要计算人,真是防不胜防。

对方若苦心孤诣的要将小事化大,已经无奈其何。若果深谋远虑地要无事生非,一样束手待擒。

这十多年来,我的经验也委实是太丰富了。

就说多年前有一次,上陆羽茶室去候着敬生来一同午膳时,在门口被一个朋友碰着了,叫我一声:“小三!”

我回头一看,竟是大同酒家的冯部长。

自我嫁给敬生后不久,大同酒家也改建了,旧同事除了芬姐,也只有跟冯部长是有联络。他是个难得的老实人,旗下有那个女招待寻到好归宿,他都开心。彼此碰上面,自然欢喜。于是我热烈地跟他握着手,谈了好一会。

罢也贺杰在我身边,冯部长看杰儿长大了,开心得不得了。他第一次见他时仍在襁褓,以后我跟冯部长与芬姐见面,也没带贺杰出席,那年儿子已六岁了。贺杰正鼓起腮帮发脾气。孩子顶怕上陆羽这等中国茶室吃饭,只一味的嚷着要去吃西餐饮汽水。我是半拉半扯半哄半吓地才把杰儿带到陆羽来的。

冯部长细问之下,立即对贺杰大献殷勤,征求我的同意,把他带到美心去嚼牛扒。

我看,要贺杰的小坐在陆羽那硬帮帮的酸枝椅子上,只有叫他活受罪,一定是两分钟不到就吵个没完没了,又惹敬生责骂,倒不如随他跟冯部长去吃顿安乐茶饮,回头我再到美心去接贺杰好了。

敬生看贺杰没有同来,问了一句:“杰杰呢?”

“哦!”我懒得多解释,兔得敬生又说我慈母败儿,于是不经思考,随口就撒了个谎,说:“没带他出来,他要赶中文功课。”

敬生虽是吟洋尽大的,却项中国化。贺家的孩子,个个都有家庭教师专门补习中文及诗词歌赋。礼拜天,一家大细,全上茶楼吃点心,没有西式自助餐或汉堡包的份儿。

我原以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知差点出了大事。

当晚,敬生饭后,在园子里散步,跟聂淑君交谈了一会,再回到我这边屋子里来时,面色就不怎么好看。

我没有问,顺其自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敬生有什么烦恼,若要自己解决,问他也是白问。

麻烦事是冲着我来的话,就等他发招好了。

丙然,敬生的脸似是越拉越长,一双浓眉皱得似乎粘结在一起。好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终于敬生开口了,问:“今日贺杰有没有上过街呢?”

答案可大可小。

也幸亏我机灵,意识到事态可能严重,并不即席承认,或者否认。

我反问:

第三章

“答案对你重要吗?为什么要问?”

反守为攻,且试探一下对方口气,模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徐图后算。

我决不自行畏缩,自乱阵脚。只一贯的淡静,保持我单独在敬生面前的威仪。

丙然,贺敬生稍稍让了步,答:“你不是说今天中午贺杰要呆在家中赶功课,没带他到陆羽吃茶吗?”

原来如此,可以推想出一定是有人看见贺杰走在街上,甚而碰到冯部长亲热地拖住贺杰上了西餐馆,因而出了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