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降龙幻姬 第1页

作者:韩雅筑

致可爱多情读者书韩雅筑

靶谢来信批评指教的读者朋友。尽避信件之少,让作者用十根手指头就足以清点出来,作者还是会很用心、卖力,以收信后最快的速度“飞鸽传书”回信给各位。

至於没有收到作者“鬼画符”的又是怎么一回事?

原因之一:或许是邮差阿哥按错门铃,害作者苦候信件不至,无从回起;原因之二:就是广为“同僚”诟病的“无主信件”,教作者不好意思把冠上“猫姊、狗兄收”的信封交给邮差阿哥(韩姑娘尚且能将XX“PEN”自行演绎成“潘”XX,迳自寄出回信,哪个好胆不怕死的尽量以“花名”寄信来好了,我一定竭尽所能“报答”各位提笔写信之恩。)

说到此,就要向北投的莫妮卡读者献上十二万分敬意罗!你文情并茂(威胁之意昭然)、五彩缤纷(看得作者眼花撩乱)的信件姑娘我已收到。不过君不闻:天下作者尽是些皮厚肉粗、脸皮连氢弹都爆不破的家伙吗?威胁、联合抵制对作者根本无用。何况“天秤”最厉害的一点,就是自我平衡--人家都说会“努力爬”格子了,你们到底还要人家怎么样?

还有,您大姊跟韩某索书,居然敢不报上“真实”大名?真要韩姑娘用“模拟考、莫泥卡、MORNIZG-CALL、MONICA”……等属名将书寄到姑娘手裏(请自行想像邮差人哥在贵府楼下高喊“莫妮卡--挂号”的情境;要是你不介意丢脸,韩姑娘就把书寄去。)

如何,可爱的莫妮卡,此番“歌功颂德”可还满意?可惜收到来信时,这篇故事尚在“孵”的阶段。等它完稿、通过编辑审核、打字排版、校稿、付梓成书,漫漫岁月已去,也许时过一年,你才看到这篇墓志铭,但愿为时不晚。还是姑娘已等不及,决定早一步“弃我於不顾”?若是如此,我也莫可奈何,顶多暗叹吾、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呃……姑娘有眼无珠、惨绝人寰好了。

最末,谨祝天下待“烤”的联考小子们坚持到最后,没有被点名“歌颂”的读者朋友们不用太过给它伤心,大家默契在心,让韩姑娘在天的彼端给各位夜夜三炷香、三跪九叩如何?还有还有,不管写书、写序、回信的家伙有几重面貌、性格,字迹有多千变万化,她都是韩姑娘本人(相信我);而“康氏兄弟”也会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让作者给“终结”掉,请大家拭目以待。更愿各位喜欢这个故事,下回见!

笔事道引

天地浑沌初始,四方神佛、八方妖魔为争夺凡间势力、划分地盘,经常杀戮不断。

云层上刀里来血里去的非人战争,动辄引发山河异变,连带让地上靠天吃饭的凡夫俗子叫苦连天。

山崩地裂小CASE,水旱侵袭家常事,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悲剧时时上演。

对无力抗天的老百姓而言,一切的天灾人祸宛如永无休止的恶梦;不过梦境易醒,家破人亡却是抹灭不去的遗憾,让人难以割舍,刻骨铭心。

素来以老天爷马首是瞻的百姓们,开始对“天神”的存在产生质疑;难与天争的无力感堆积成无数怨慰,在内心深处发酵过后,逐渐形成“逆天”的风潮。

於是,在稍纵即逝的时间里,庙宇寺院在人为的刻意破坏下,成了残垣破瓦,就连在其内受万民朝拜的满天神佛,宝像都不再完整庄严,个个面花身残,全给怨民们劈了当材烧。

怨气集聚凝结的速度快得惊人,约莫两百名未婚男女,打破地域界限,不约而同地跨出家园,寻遍三川五岳,以夸父追日的精神做著行脚工作。

日复一日,将近七百万里的路途遥遥,总算让他们找到一处凝聚天地灵气、物产丰饶,且不受天神恶魔骚扰的缥缈幻境。

人们安定下来后,在幻境中开垦拓荒、结芦架屋,他们胼手胝足,过起自给自足、绝世而独立的桃花源生活。

此桃花源,据说是远古时期共工与祝融大战,撞倒不周山,女娲娘娘补天,在西北宇最低洼处补强过后,所留下来唯一一处不为天地神魔所察觉的山涧巅隙。

草木扶疏,终年遮蔽住昼夜日华;嶙峋的山峭,紫雾迷样缭绕;瘴疠四起,沼泽密布、天险重重;地利加上人和,要利用自然环境杀人於无形,算是轻而易举的事;其他就遑论依傍山林,藉由自然灵气孕育而生的奇珍异兽,多的是利爪撩牙,随时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将闯入者咀嚼入月复了。

幻境内,有的只是乐天知足的老百姓。他们替“她”取了个名字--“虚无”。

因为“虚无”,所以人们不再局限於,他(她)可以是魂魄仙体、寿比彭祖,也可以是妖精佛身,端看自身修行成果而定。

能在虚无居住、经大自然严厉考验、汰旧换新存活下来的“生物”(既非人、又非妖魔鬼怪、天上仙人,天知道是啥东束,我们姑且称他或她为“生物”吧!),无信仰、无宗教,是标准的无神论者。

乏人拈香参拜,极尽惊悚诡谲的“虚无幻境”,到唐朝,除去飞禽走兽,就只剩下一名苦守诺言的“寡”情女子,和另一名与她长相左右,同样孤寂缠身、为情所困的红发红衣天下第一情圣,耗在深幽难测的“虚无幻境”,永无止尽的等待著--

等待?

是的,等待。

他们以共同的意念,

等待奇迹;

等待生命自然流逝;

等待挚爱的重生;

等待有情人终成眷属;

等待著所有的所有……

第一章

唐贞观末年

举世震撼、刺激到最高点的宫廷争斗刚终结不久,近畿一带歌舞升平,粉饰太平的欢欣景象,让人狐疑日前抄四皇子府第的重兵是干啥用的!

有天官观星家预言:“大唐会衰败於历代兄弟阋墙的腥风血雨下”,这话果然不假。素来以英明睿智著称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终於到了无法控制宫廷派系,使三军真正对他心悦诚服?再展雄风的时候。

君不闻:老而不死谓之贼?

只要有点野心,又自恃学识财富所向无敌的年轻小伙子们,哪个不想取代前人,站在权利宝座顶端,登高一呼,接受万民朝拜景仰?这--号称政治“艺术”。

人越老,越要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真谛。老霸著权势不放,便显得他不识趣,摆明要惹人嫌、讨人厌了。

长孙外戚一族,看透太宗蜡炬将尽,十二皇子病死的入殓、谋反的软禁、有才智者又非皇后亲出,为了长孙氏的将来,不得不发挥谋士辩才,在皇帝跟前耳提面命,力捧懦弱的九皇子--李治继任大统;也唯有李治做皇帝,才能确保长孙氏在朝中的地位有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依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李治确实有资格做个能让人一手掌控的帝王。

不要说政治是现实而且残酷的,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古训,所以长孙无忌为了后代子孙,亦是用心良苦,值得同情。

几经协商,以老谋深算著称的家伙夥同几位开国元勋达成共识,决定联袂上表,恳请圣命立定储君,藉以“安抚民心”、安邦固本。

只要抬出黎民百姓,以天下苍生的福祉为依归,向来标榜“爱民如子、敦厚爱民”的李世民是很难不低头的。

他一有软化的迹象,接下来便是皇宫大内门庭若市,鱼贯进出偏殿者多如牛毛的盛况不断上演。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