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缘定韶华 第6页

作者:丛阙

就算有金山银山老这么花也会一文不名。扬州城里有多少人表面恭敬地叫声大善人,暗地里笑他是冤大头?

“是不是皇甫家又有什么举动?”

从诚叔惊讶而又崇拜的眼神中她知道自己又猜对了。

“呃……皇甫家从京城请来了戏班子一连唱十天给老夫人祝寿。老爷说不能削了元家面子。”

人家给娘亲祝寿又关元家什么事?皇甫家是扬州首富,名下商号遍及大江南北,自然不把这点小钱放在眼里,元家跟他们比不过是小康罢了,怎么可能什么都比照办理?

元桑面无表情的样子让诚叔不禁打了个哆嗦。三姑娘从不发标,生起气来却是府中人人惧怕。吞吞口水,为了老爷允诺的假期,他横下心继续劝说:“老爷说,今年秋蚕的收成,整个扬州城就属元家最好,大大赚了一笔……”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叹服当年算命仙的话,三小姐果然是福星。自从她管事以来,天灾人祸总是奇迹般地绕过了元家。去年的蝗灾,今年的气候反常,都让淮南道倚赖农作物为生的农户商家损失惨重,却独独皆未波及元家,反而是抬高了的米粮和蚕丝市价,让员外赚得连做梦都狂笑不止。但他觉得最神奇的还是三姑娘的识人之明,且不说四年前在大雪天捡到绣工绝伦的云起小姐,两年前在栖灵山挖到了犹如鬼斧神工的刘濯匠爷,半年前又从人牙手中买下王琚这商业奇才,单是其他被提拔上来管事的各色人等,就将元家原有的基业扩展到两倍有余。

总之,凡此种种,让三姑娘声名远播,即便长相平凡,登门求亲的人却是络绎不绝。要是他年轻个三十岁,恐怕也会是其中之一——如此带财的娘子,哪个男人不是梦寐以求?

又来了。这种如仰望神癨\般的眼神。

两三个巧合,确实让她得到了所有人的信赖,但这不是她要的。带着传奇色彩的光环,掩盖了她漏夜查账的辛苦,埋没了她谨小慎微的决策,人们总认为运气便是她所有的一切,却不知道“奇迹”的背后藏着多少她当机立断的勇气。

“别说了,我不拨钱,您让员外自己来与我讲。”

唾沫星子戛然而止。如果员外敢来的话,哪需要威胁利诱他这把可怜的老骨头?两代主子的争端中,三姑娘是永远的赢家,因为她是对的。嘿,回去禀报便了,员外应该不会太讶异于这样的结果。

诚叔走后,她又着手处理未完的公事。估算之后,将开拓北方商路的计划搁置一边。不似爹爹争强好胜,稳健的行事源于自知之明。凭她的资质,能守住这原有的地盘,已经心满意足了。

“刘濯刘匠爷回来了!”在客栈住了三宿后,这个消息才在城内传开来,富商们纷纷开始筹钱为上门求图做准备,三姑六婆们忏悔了自己的消息不灵通之后,急忙奔走相告。

身世成谜,来历成谜,低调的行事反而让刘濯在世人心中平添一份神秘之感,种种传说附会也应运而生。说他是前朝巧匠宇文恺的惟一再传弟子,说他少时得窥上古奇书,说他曾在昆仑山上得西王母亲自点拨,等等。

这时代不乏伟人,但在听腻了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之后,民间奇人的故事倒成为街谈巷议的新宠。

而刘濯成名之作便是在扬州完成,扬州人便俨然将他当做同乡来骄傲了。于是,刘濯的应邀赴宴,实在是让元员外在扬州城内走路有风了好一阵。

知他话少,元员外与席上宾客一开始就拼命拉着李宜得让他讲沿途所见,觑空向刘濯求证一些事,他便简短作答,一顿饭下来,也算是宾主尽欢。

元桑与其余几位女子,俱是淮南道商圈内成名人物,一并在座。饭后品茗听琴,她与刘濯邻座。

演奏者出场之后,元桑拈起一块蜂糕放入口中,大方地打量身旁男子。

黑了,瘦了,穿着轻便短襦的他,不复当年白皙斯文的书生相。气质倒并未变得粗俗,眉宇间涌动的生气与原本的沉稳相得益彰,反而更加让人心生钦敬。

而且,他会笑了。那种普通人的笑。席间的几次笑意虽摆明了只是敷衍,但眼底却是淡然和一点点的矜贵,不再空洞。现在可以理解信中所略约提及的各地红妆为何不曾被他吓跑。

有一点点的失落,因为以前这笑是很难得很仔细才能看到的,现在却成了所有人的福利。她旋即浅笑摇头,嘲讽自己的无聊。

“贤妹的笑是因为为兄的装束滑稽吗?”话虽如此,刘濯举止还是一派自如。

“岂敢。只是昔日儒衣飘飘的刘公子竟摇身变成了刘匠爷,一时不太适应而已。”她含笑调侃。

“为兄倒是觉得这身粗布衣衫自在很多啊。”他眼中一闪而过的情绪快得看不清。

“此言极是。是人穿衣,而非衣穿人。但得心中安乐,便是佳服了。”

刘濯闻言,环顾四周,满座鲜衣华服的宾客中,两人的平常衣衫犹显突兀。与她相视一笑,阔别三年的生疏感消失殆尽。

琴韵悠扬。刘濯不再言语,凝神倾听,手指随节拍微点茶几,神态陶然。

他大概是全场惟一在专心听的人了。父亲与那一帮商场伙伴分成几个小圈子低声交谈,有些人则心不在焉地盯着乐伶丰腴的身段,宜得在打瞌睡,王琚早就走人了。她也不是琴棋书画都涉猎一二的大家闺秀,这种乐音于她父女这样的商人来说,只不过用来助助谈兴,装装高雅罢了。

一曲终了,众人礼貌性地拊掌,刘濯对她说:“这曲幽兰中微带蜀音,伎人可是蜀中人士?”

这也听得出来?元桑也不由得惊讶。是知他略通此道,倒不想有这等耳力。“正是益州来的名伶,是不是请人家上前一叙?”她半真半假地来了句。

“啊!不用了,不用了,聆其声即可,何必识其人。”他有些慌张地答道,怕是多见了这种要求。待看元桑捉弄的神情,方才释然,“明知为兄最怕这个,贤妹还来捣乱。”

“还吹笛子吗?”

“很少了。各地奔波,忙得无闲情逸致。”也无甚忧愁需如此排遣。

“有事情忙不也很好吗?怎么又说不想继续过那种生活了?”她想起他信中流露出的厌倦之意。

“还是有些倦了。偶得虚名,随即来客如云,虽然能看遍各地风光,实在有违当初做闲云野鹤的本意。该休息一下好好想想。”

“盛名所累,原本无聊。”她也是深有感触。

“听说,贤妹的仰慕者已经从扬州排到淮水里去了,做媒的不知挤破了几道门槛。”刘濯突来的玩笑语气是陌生的,但是很亲切,让她不由得开心起来。

“原来兄长您也如此爱管闲事啊,才到扬州没几天,这种鸡毛蒜皮的事都打听到了。”

“别人的事自然可以不闻不问,元桑姑娘对在下有知遇之恩,又是区区惟一的义妹,行情如此之好,做兄长的,怎能不欣喜若狂呢?”其实是宜得天赋异禀,跟了沉闷的他那么久,快嘴的毛病还能奇迹般地日趋严重。

“看看看看,几年不见,你竟然也会消遣人了?”

“怎说是消遣?为兄这是关心啊。这么多求亲者中,就没有贤妹中意的?”

“这些都是爹爹在处理,我不管的。”

爹爹也是当年那位方士之言的拥护者,他又是个成功的商人,懂得奇货可居的道理,所以现下该是在待价而沽,考虑怎样安排女儿的终身大事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