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夜雨霖铃 第28页

作者:言妍

那伸出的手像要揪住他的心,在这个时侯,不接是牵牵扯扯徒伤感,接了反而有壮士断腕的豪迈。

征豪二话不说的取饼那斑驳可怜的串铃子,有他远了、旧了的少年的梦,然后,他跨出厢房的门,也走出他梦中女孩的生命。

攸君在风中愣愣地站了许久,也为方才发泄过的怒气而昏昏沉沉,她现在只剩下张寅青了……以他的聪明机智,攸君相信他能逃过此劫,把她带离这个比想像中更教人窒息的紫禁城。

十月份,漕船有一半穿过北运河起点的通州。但这一年,船没有继续南下,全都聚集在黄淮,几百艘扬着帆的舟簇拥塞在河面、江面,形成一幕前所未见的奇异景观。

辟府紧张极了,这漕工们各个血气方刚,若弄不清来龙去脉,必定会引起暴动。而要军队镇压容易,但人船毁了,明年漕船粮食运不成,才是最大的问题。

于是,运河两岸的客栈,每天都有会议在开,最后弄明白,原来大家是在等漕工的头头张寅青,而这重要的人物此刻却被关在刑部大牢里!

“没有寅青,我们绝不回南方!”漕工们喊着。

船集塞,妨碍了黄淮冬季的疏浚;起暴动,会毁了漕运;不南归,误了明年的运粮,这件件都是令人头痛的事,所以,漕帮几个祖辈的人都赶上来处理。

张寅青披抓的真正原因,只有顾端宇、潘天望和许得耀,及透露消息的林杰知道。

“荒唐!竟为了一个女人闯下大祸,这还有出息吗?”顾端宇愤怒地说:“这小子真要把我们一生的心血都毁了!”

“顾祖,你别生气,寅青只是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带出攸君姑娘,没料到事情并不顺利……”林杰解释着。

“寅青一向思绪缜密,好坏结果都会考虑到,你干万别被他玩世不恭的态度给骗了。”许得耀也说:“他呀!早算准有漕工们替他做后盾,才敢大了胆子,有恃无恐!”

“依寅青的脾气,一定是非常中意吴姑娘,才不顾她是满人,也不怕犯了帮规而往虎穴里冲。”潘天望又故意加一句,想缓和气氛,“他真不愧是侯爷的爱徒,颇有乃师之风呀!”

“我可没像他闹得天下大乱。”顾端宇摇摇头说:“吴姑娘不只是满人,还是吴三桂的嫡亲孙女儿。”

“那么,传闻是真的了?”许得耀脸色一变地说:“玉瑶若晓得真相,绝对会受不了的。因为阿绚格格,她对满州人还少点反感,但……吴三桂的孙女儿,这恐怕就超过她的限度了。”

“寅青知道吗?”潘天望问。

“知道,他也因此断了娶吴姑娘的念头。”顾端宇说:“结果这一年来,他根本是心意没变,还撤了我们的防备,情况才会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寅青!他一旦有了目标,谁都阻挡不了他。”许得耀说:“吴姑娘是第一个他言明要娶的女孩,我们本就不该掉以轻心,玉瑶那时还觉得奇怪,他怎么会如此容易就妥协,原来是还有内情。”

“看样子,他是要我们为他起义反清了?”潘天望笑笑说。

“天望,那孩子的脾气都是跟你学的,弄不清是认真或不认真!”顾端宇悻悻然的说:“现在吴世蟠自杀,三藩乱平,清军开始齐集东南,根本不是起义的时机,你该懂的!”

“可是漕船塞道,北京又不放寅青,僵局若打不开,怎么办?”林杰问。

“只好和总督及河督们谈判了。”潘天望说。

“这还太慢。”顾端宇沉吟着说。

“对,十一月疏浚期转眼就到,要谈就直接和满清皇帝谈。”许得耀说。

“满清皇帝?怎么谈法?”林杰张大眼睛问。顾端宇不语,潘天望和许得耀则同时说:“阿绚格格!”

阿绚和当今皇帝有一段深厚的姐弟之情,十多年前她失踪后,北京还派人四处查访。后来,岱麟亲王和芮羽福晋再到格格堂祭祖,阿绚才修家书请托带回,一封给忠王府,一封给太皇太后,报告自己的平安。

在大半的时侯,阿绚不管政治,但她常暗自祈祷中土的永久和平。她当然不希望顾端宇反清,但又不能阻止,只有冀盼大清能富国爱民,让汉人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若能让双方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阿绚愿意倾自己所有的力量。

养心殿内,皇上坐在案前,眉头紧蹙,手里翻阅的是太皇太后给他的,来自阿绚格格的一封密函。

每当一想及阿绚,他仿佛又回到那初初登基的少年,充满孺慕之情。尽避他已经二十八岁,是身经百战,强健勇猛的大男人了;而阿绚也选择走出满洲家族,去委身于与他为敌的顾端宇。

但阿绚仍是阿绚,她从前对他的爱护永难磨灭,多年来,至少他已能自嘲,阿绚至少嫁的还是个角色,比那个耿继华还教人舒坦一些。

她的信提到了漕船和张寅青的问题。

漕船的事,已有地方官员上报,但没想到局面会严重到这种地步;而张寅青夜闯公主府一案,是当云南奸细在处理,结果全不是这么回事。

追根究柢,不过是为了一个女人,当然,这女人也是令他一直头疼的攸君。若他没有处理好,在历史传下去,岂不是有伤他一心想建立的康熙盛世吗?

其实,他接到信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武力镇压,他大清军队既能除去蛮横跋扈的三藩,区区的漕工又有何惧?

但南怀仁及时提醒他:“漕工是平民百姓,不是造反的三藩,不能镇压,只能安抚,否则群众会更离心离德,我们西方的贤明君主,都已重视这些细节了。”

贤明君主是他的目标,他要当中国前所未有的统治者,不只是满洲皇帝,还要汉人、蒙古人、西藏人,甚至罗刹人都视他为圣王,所以他才能静下心来读阿绚的信。

阿绚信中的大意是,天下人都知道当今皇上尊重汉文化,读汉书到咳血,只想一心为民,不分满汉,由各地几乎消失的反清复明行动,就可证明他的努力有了结果。

另外她又说,顾端宇心已不在权势之争,多年来只维护漕运,促进江南经济繁荣。

所以,三藩及台湾之乱,江南都未参与,此乃顾端宇及漕帮为民着想之功。

最后她说,大家爱戴的不是哪一家、哪—姓的王朝,而是真正能爱民如子的君主。君主贤明,百姓乖顺;君主昏訾,百姓自然造反。统治国家,带的不过是人心,漕工既要张寅青,而张寅青又是无辜,何必为一人而误全局呢?

阿绚不愧是聪明,用辞遣字都面面俱到,表面信上说,漕工都支持他,而暗里又有话,说不放张寅青,江南有可能偏倒台湾,造成另—扬乱局。

漕帮真有如此的力量吗?皇上召来为他采访民情的官员,对方坦白说:“回皇上的话,接黄河、长江的南北运河全都为他们所掌控,别说他们可以左右京城粮食的供应,若没有打点好,所有官员的船都到不了南方。”

“包括朕准备南巡的船他们都敢碰?”皇上仍不太相信。

“漕帮人士各个知水性,若他们潜入河中在船身上凿个洞,大家都无可奈何。”那位官员照直说。

好!放了张寅青,安抚漕帮,但张寅青要攸君,征豪又该怎么办?

皇上正是为这件事在烦恼,征豪是他的爱将,对攸君的痴情也是众所皆知,如果在指婚后又被强迫放弃,这不也是让他出尔反尔,脸面挂不住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