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月漉波烟 第23页

作者:言妍

她叫他端宇?又以如此熟稔关怀的态度对他,想必两人的关系不浅吧?

“三格格金枝玉叶的,何曾受过刀伤、剑伤?”顾端宇掩不往烦忧的说:“她若在忠王府内,恐怕一个小小的风寒,都要召来御医,再由十几个仆人日夜伺候。哪像现在,村镇里称不上医术的大夫,加上土制的药,只怕烧退了,也不见得就没事了。”

“她既然那么难伺候,不如就送她到杭州去,将她交给浙江巡抚嘛!”女孩的口气中有着浓浓的醋意。

彼端宇半晌不语,直到阿绚等得心焦,他才又说:“三格格两次救我,我不能在她伤势未明的情况下,将她交给陌生人。”

说得好!阿绚宽慰地想。

但那女孩又说话了,“浙江巡抚是她家的走狗,哪里是陌生人?若要照实说,我们跟她才应该是形同陌路呢?”

好冲的口气啊!阿绚在心里暗忖。

只听见顾端宇回答说:“玉瑶,你别忘了,若没有三格格,我们大家都没有命了。”

玉瑶?那不就是张尚书的女儿吗?难怪态度会如此悲愤!

丙真,张玉瑶又更强烈地表示,“我们又没求她,我才不领她这份情呢!”

这话的打碎了阿绚所有的同情心,她忽然觉得好冷,手臂的疼痛又回来了。

或许是她微微的动作声响,传到顾端宇的耳里,只听见他说:“我们出去,别吵到三格格。”

不要走,端宇不要走!阿绚想叫住他,浑身毫无力气,方才那段对话,像冷水般,浇熄她热切的爱,让她由心底寒起来。

他又称她三格格了吗?爱又如何?牵引又如何?芮羽当年爱的是王爷,她爱的却是乱党啊!这路子崎岖得让她走不下去;而端宇又没有岱麟的情深义重,他是那样冷酷的人,只怕反而会残忍地伤害她吧!

所以,爱又如何……阿绚觉得好累好倦,不由自主的又陷入沉睡中。

阿绚住的是张煌言的家,不过不是在绍兴,而是在一处躲避官兵的山庄里。

她见过张夫人、张玉瑶和才八岁的寅青,他们方经历丧亲之痛,所以态度很保留,张玉瑶甚至是明显的排斥她。

记得第一次正式见面时,阿绚为表示善意的说:“张尚书是个英雄,很可惜我没救成他,让他冤死在耿家人的手上。”

“不必可惜,我爹求仁得仁,我们以他为荣。”张玉瑶冷淡地说。

阿绚或许纯真,但由于生在旗人家族,人情世故懂得不少,她仍本着大家闺秀的风范,去和这些一心想要和她“形同陌路”的人相处,包括她所爱的顾端宇在内。

自从她清醒,能够下床走动以后,反而很少见到顾端宇,他总是来去匆匆,回复到以前的冷漠,甚至不如在定远岛般的朝夕相处,及要暗杀方乐江时的祸福相倚。

他仿佛在躲避她,但为什么?她都救了他两次,还不够和他做个真正的朋友吧?

有很多事,她反而只能问潘天望,至于感情上的迷惑,就只好闷吞在心里了。

七天过去,伤口已结成红色的疤,阿绚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索未来——绍兴是暂居之地,顾端宇会走,她也必须离开,但这一别,两人会不会就永远再无交集?

阿绚发现自己无法忍受这种想法,可是,她又能用什么理由留在他的身边呢?

她望着窗外红叶狂卷的萧索景象,再过不了多久,绿树便会尽成枯枝,霜雪冰封大地,那时的她,又将在何处呢?

一张笑脸在窗外闪过,不一会儿,潘天望进屋来说:“三格格,我是来向你辞行的。”

“你要去哪里?你们侯爷呢?”阿绚惊讶地问。

“侯爷要我去金门厦门一趟……呃,格格知道的,靖亲王到了福州,就怕沿海一带的局势有变。”潘天望说。

“靖亲王到福州是处理耿家和我的事,不会制造战端的。”阿绚肯定的道。

“我们对靖亲王可是怕到了,以前他在南京时,就折损了不少我南明的志士。”潘天望老实的说。

“此一时,彼一时也,他现在深受芮羽福晋的影响,比较偏向招降的做法。”阿绚看潘天望不答话,便转个口气说:“那你们侯爷呢?他要一直留在这里吗?”

“他说暂时还有一些事,会缓个几日再和我会合。”潘天望回答。

“那我呢?他有提到怎么安排我的事?”阿绚满心期待的问。

“三格格不是准备到江宁去吗?”潘天望不解地说。

去江宁?那是明白自己爱上他以前的事,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不管他有多无情、他们有多势不两立、未来的路有多不可行,她也一定要让他了解她的一番心意。

她要告诉他,什么逃婚或为芮羽的理由,都是次要的,只有爱才是驱使她的主要力量。若他的反应只是嗤之以鼻,她会伤心,但不意外,至少,当她回到北京时,惆怅归惆怅,却也能坦然的面对自己。

想到此,阿绚有些迫不及待的问准备要离去的潘天望,“你们侯爷这会儿人呢?我有事要和他谈谈。”

“我们刚去祭拜过张尚书的坟,他说要静一静,人恐怕还在那儿呢!”潘天望说。

“张尚书的坟在哪儿?我去找他,顺便也给张尚书上柱香。”阿绚急急地说,已开始套上夹袄。

“格格,那地方不近,路也不好走,可能要骑马呢!”潘天望觉得不妥的提醒。

“骑马就骑马,我还真需要舒展一下筋骨哩!”阿绚那种格格般不容否决的脾气又来了。

潘天望最不懂得拒绝人,尤其是面对他喜爱的阿绚。她要去就去吧!反正侯爷要骂人时,他已经在往南方的路上了,再大声他也听不到,不是吗?

山中的气候比她想像中的冷,马蹄在小径上踩出达达的声音。她扣紧夹祆,披牢毯子,仿佛一个带着千军万马要去出征的将军。

大明对大清吗?其实,这两国的战争,远在她出生前就结束,大明早就是成灰的蜡炬了,那顾端宇又为何要拿着冷烛,折磨自己的一生呢?

是的,很多事,他们早该敞开来谈了……

彼端宇坐在凄冷的山中,面前是一块新坟,纸灰飞扬。义父一死,他内心里有许多东西就崩落了,一些从前不会干扰他的情绪,竟密密地结成使他无法月兑困的网。

就像……阿绚!

灰烟尽,风悄悄的换了个方向,他冷不防的回头,看见那个和尚又站在那里。

那个和尚长得眉清目秀,年龄大不了他几岁,神情却似很老很老,仿佛看过了百年世事。过去七天,他们都是在山里不期而遇的,却从未交谈。

因为方乐江,顾端宇对和尚还有戒心,但今天他决定要问个清楚。

“师父认识张先生吗?”他先开口问。

“不认识。但听过。”和尚的声音很沙哑,“我很敬佩他,故来哀悼。”

“师父也反清复明吗?”顾端宇机警地问。

“出家人以天地修涅,不管清,也不管明。”和尚双手合十地说:“天下事皆有定数,帝皇之家也是一样。定远侯,人随潮走,没有潮随人走的道理。”

“你是谁?怎么会认得我?”顾端宇惊讶的站起来。

“贫增无名,我们会再见的。”和尚往林中退去:“有女眷来了,我必须回避。”

无名?是叫“无名”,还是没有名字?顾端宇知道明末有许多奇人异土隐入僧道,这和尚又会是什么来历呢?

他正苦思时,就见张玉瑶拿过一件短祆走过来说:“天冷了,你也不晓得加件衣服,看样子,你永远学不会照顾自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