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不请郎自来 第2页

作者:席绢

这次的<六婆>系列因为主角身分较特别,对万盛家族成员来说也是崭新的挑战。夏日炎炎,希望这异于以往的“口味”能带给读者很不一样的感觉。

《序一》不负责之话先说在前头

之一——牙婆

这是一种古称“雇觅人力”的职业。

“牙”在古代的释义是“互”的意思,也就是买卖双方的仲介人。广义来说,牙是仲介商、贸易商,但若单以“牙婆”来称之,就只是人力买卖的工作而已。俗称“人牙子”的工作。

牙婆又可分官牙舆私牙,差别在官牙争替官府找人,私牙则替一般富户代寻丫鬟、长工,并代为调查其身家是否清白,人品是否诚实。

包详细一些的资料我就没找到了。所以要是书中叙述有所偏差,全是我掰的,可别来指责我读史不精。事实上席绢从来没精过。

之二——币值

说真的,要详考历代货币与现在的兑换值非常困难。就说一两银子等於几文钱好了。唐代据说相当於四百文钱;而宋代嘛,《东京梦华录》有记载分别是二千文到四千文不等。没有绝对的。由於手边没有太多明朝资料,就只好自己胡写一通了。我自个儿设定故事中一两银子可兑换五百文钱;而一两又相当於新台币一万元。这样我比较好计算,你们拜托将就一下喽。

当然,若有人有这方面的研究,欢迎您来信指教,我非常想知道这方面的知识。

之三——郑和下西洋

书中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时间、地点、兵力都来自史实,不过与男主角有关的部份就只是我自己掰的了哦,大家千万别当真。

查了诸多资料,都没查到我要的。不过写小说嘛,向来是有资料就照资料写,找不到资料就自己掰。

就这样喽!

以上任何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全是我胡掰的,请大家见谅,别挑我骨头喔。

OK,心理建设完毕。看下篇序去——

序二

卖子叹

贫家有子贫亦娇,骨肉恩重那能抛?

饥寒生死不相保,割肠卖儿为奴曹。

此时一别何时见?遍抚儿身舐儿面;

有命丰年来赎儿,无命九泉抱长怨。

嘱儿切莫忧爷娘,忧思成病谁汝将?

抱头顿足哭声绝,悲风飒飒天茫茫——

马柳泉

多年前看到这首“卖子叹”,心里很是震动,许多个灵感呼之欲出,却总是因没有完整的构思而作罢。

多亏项姐给了我写“牙婆”的任务。人口贩子的工作不就可衔接上多年前一直想写的灵感吗?“牙婆”这题材正好补全了之前薄弱的故事性,调和成一个还算能看的故事(我个人是这么认为啦),写来颇快意,完稿得十分迅速!五月中旬就终结掉它了。

啊!完成一件悬宕已久的事真好。虽然未完成的故事还那么的多,但鸟龟爬行,重点不在快,而在於它至少有动不是吗?

老话一句:希望你喜欢这一套书。

第一章初遇

农作欠收的年岁,让原本应当繁忙的秋季冷清些许;西风吹拂过乾枯的田地,掠向空旷的晒谷场,最后扑散在每一张苍黄愁苦的面容上。

春雨不足,使农作发育不良,再来个几次暴风雨,硬是淹死了所有即将收成的稻禾,然后便是一直枯乾到秋末,连青菜、大豆都没能长成。

叮叮叮叮……

一辆马车远远驶了来,几只马铃随著马车的动作而叮叮作响。

几个人抬头看了过去,石板道的那边正缓缓驶来一辆由两匹马拉著的黑色马车。

“啊!是元大娘的马车。”中年汉子搔了搔一头乱发,“哪家人日子过不下去,要卖女儿?”

“没听说过哇。那,会不会是城里有钱大爷来买长工、丫鬟的?”较年轻一些的男子像是跃跃欲试。“那倒好,我吴用身强体健,早想进城给大老爷们当护院家丁,赐个尊贵的名头,也好当个城里人,别净是与泥土为伍,有一餐、没一顿的看老天爷吃饭。”

“少妄想了你,城里大爷缺伶俐的家丁,又哪会看上我们这些个目不识丁的庄稼汉?若有缺人,也是缺苦力、缺长工,要卖力气的。别以为闲差落得到我们头上。你哪,还是乖乖在家里种田吧!”老人家出口就是一顿训,不让年轻人成日好高骛远,老以为城里工作万般好。

其中一名妇人叹道:

“还是元大娘懂得营生,八年前老元病笔后,我们都说那剩下一家三口孤儿寡母的,想必是活不下去了。想给她牵个红线与冬家庄的老光棍凑合著过日子,至少有个依靠。不料元大娘竟自己做起了人牙子的营生,也合该当年老元是以卖货鼓为生,老是进出城里各大门户,建立了人脉,正好让元大娘受用。瞧瞧她,如今有马车、有宅子,日子过得可舒心了。”语气中满是浓浓的艳羡。

“是啊!听说她生意做得大,已计画再买辆马车赶长程的,把人往大省城里送呢。”又一妇人接口,语气不掩嫉妒的酸意。

“唉!赚那么多银子又如何?横竖不是什么风光的行当,女人家抛头露面的,真不知以后怎么找婆家哦。瞧瞧,元大娘那闺女都十二有了吧?跟著东奔西走的,都野得没一点女人样了。”守旧的老妇人咂咂舌,不以为然。

众人看将过去,见那马车停在村长家门口,率先跳下来的是一名高挑健美的少女。虽说才十二岁,但身长与体态却已是大人样了;或许是长年跟著母亲东奔西走的跑跳,她看起来比一般女子健壮,站在其母元大娘身边,个头高低立见。元大娘是个瘦削娇小的妇人,看上去精明厉害得紧,一下地就朗笑的对村长打招呼:

“哎唷!林老爷,几个月不见,您老更见精神了,真是老当益壮哪!”

“托福托福。”一名白发苍苍的六旬老者拱手以对,一身短褂打扮,赤著双足,很明显看得出他方由田里回来,还来不及坐下来喝口茶哩。“元大娘今儿个来我们村子是替城里老爷找人吗?”

“那也是其一,再者是半个月前年家大叔托人带口信说要把长子卖给人当长工,要我们帮个忙,议个好价,我特来看看那年家小伙子条件如何。”

众人围过来七嘴八舌。

“啊!没料到年大海那么狠心,要卖儿子哪!”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老年夫妇相继病倒,如今田产全卖光了,他又残了双脚,不卖儿子,日子怎么过哪?”

“但也不必把年迴卖掉嘛,让他去城里当长工,一个月挣个三、四百文的,日子也过得去。”

“一个月三百文钱济得了什么事?”

“你又以为卖身能拿多少钱?我看年迴那小子连十两银子也不值,瘦得像只小老鼠,哪户人家肯要?”

元大娘讶然问:

“咦?年大海的儿子身体差吗?”那可就不好做买卖了。莫怪附近的人牙子没人肯牵线,让年家老爹不嫌远的找她过来。两年前她搬到宛平县,距离算远了。

村长回道:

“也不是。只不过年岁不好,小孩子没得吃,看来就是面黄肌瘦了些。”

“那真得看看了。”元大娘沉吟。

才想询问年家的住处,不料却教一群汉子与小丫头围住,争相问著差事——

“元大娘,有没有哪户人家缺厨娘的?”

“有没有缺杂役的?一个月半两二十文就好了。”

“有没有缺丫头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