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情归逍遥侯 第34页

作者:宋思樵

曲琬萝芳心如醉的低垂著臻首,“你当真没骗我?”

“你要我跪著向天宣誓吗?”狄云栖沙嘎的说。

“不,我相信你,而且……我怎么看,也不觉得彭襄妤像个俗艳娇娆的烟花女子,也许,她和你一样都是忍辱负重,别有目的的。”

“聪明。”狄云栖亲吻了她的额角一下,“她的确是委曲求全,爱国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要提她的真正身分,就得从我七年前远赴关外拜师求艺的历史开始说起,来,咱们边吃边聊,别辜负了筝儿的一番心意。”

吃了两块女敕冻桂花糕,及一小方枣泥莲子饼,狄云栖斟了一杯薄酒和曲琬萝对酌著。然后,他轩轩剑眉,清清喉咙,开始陈述他蜕变成侠盗任逍遥的故事。

“我想,你早就知道我的母亲与当今太后是姊妹的事,我母亲只有张太后一个姊姊,她们同年出嫁,一个嫁给皇帝,一个许配给功在朝廷的护国大将军。我父亲个性刚毅果决,智勇双全,文武兼备,屡次防守边关,吓阻瓦刺的侵犯,建下不少汗马功劳。我幼承庭训,读圣贤之书,也怀有捍卫疆土,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特别喜爱文天祥、岳飞、辛弃疾的诗,向往那种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侠义。我是父母唯一的独生子,我五岁丧母,父亲又驻守边关,所以,有一段时间,我都是待在宫里,由张太后监护教养,和当今万岁朱厚照,及他同父同母的妹妹承庆公主朱馥柔一块嬉戏玩乐,读书习艺。直到八岁那年,父亲调回京师负责统御羽林军,我才回到宁阳侯府,有机会和他老人家相处,他为了培育我成为文武双全的男子汉,特地将我送到武当山习艺,拜在冲虚道长的门下,修习正统的内功。此外,又让我跟他的挚友,亦是四川唐门的掌门人唐威学习暗器、机关,扩充武学领域,也因此和他的儿子唐傲风成为莫逆之交。”

“唐傲风?”曲婉萝惊异地睁大了一双明眸,“你是说!飞羽堡的傲副堡主是唐门的少门主?”

“是啊!除了他,谁会有那种鬼斧神工的好本事,能把白云山建设得宛如铜墙铁壁,金城汤池?”狄云栖低头啜饮了一口薄酒,又乘隙挟了一小块牛肉丝放进嘴角咀嚼。

“唐门的暗器机关独步天下,世人皆知,你们不怕让朝廷看出端倪,遗祸无穷吗?”曲琬萝提出疑问。

狄云栖悠然一笑,“武林百家各有特长,精于暗器、机关之学者并不止唐门一派,朝廷与武林中人素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再者,唐门势力庞大,并不好惹,他们若有疑虑,也不敢轻举妄动。”他微微一顿,深思的往下说道:“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亦避免横生枝节,唐傲风也跟我一样是易了容之后再蒙上面巾,多一层保障,同时,他布置的机关,所使用的暗器,皆是他自己独创的精心杰作,不是行家,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想不到你们的心思这么缜密,难怪……朝廷会拿你们没辙。”

“所谓兵不厌诈,我们若不谨慎小心些,如何跟狡猾狠毒的刘瑾缠斗相抗。”狄云栖神情飘忽地笑了笑,“不过,我今天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全仗我的师父东初老人所赐,若非他的淬励磨练,我不会这么深沉内敛,懂得化明为暗!步步为营地和刘瑾那一班奸权批亢捣虚。”

“此话怎讲?”曲琬萝仰著粉脸轻声问道。

“我在武当山习艺业满下山时,才十四岁,但,我总觉得自己年轻气盛,所受得磨练尚不足我将来堪当匡扶社稷,揽辔澄清的重负,所以,当我听说二十年前叱叱江湖的武林奇人谷默天隐居在昆仑山时,我便毅然决然地辞别父亲,和贴身随从狄扬远赴关外拜师习艺。”他脑海中还涌现著当初拜师所受的种种折磨和考验。

“那时正值隆冬,昆仑山上大雪纷飞,举目望去,竟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风号雪舞,寒气逼人,饶是我这种修过纯阳内功心法的人亦觉冷风刺骨,汗毛直竖,好不容易找到谷默天隐居的石屋,我和狄扬大喜过望,连忙叩门,不料开门的老头子却满脸不耐地赶我们走,说这里没有什么谷默天,只有他这个穷酸寒伧的糟老头。我见他虽披头散发,形容枯槁,衣衫褴褛,眼睛却如电炬火石,精璀有神,尤其是在那冰天雪地的严冬裹,他竟只穿一件单薄的百衲衣,我当下即知,他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慌忙向他弯腰施礼,请他收我为徒,他却二话不说,关上粗重的木门,将我们主仆摒绝在雪花片片的冰山上。我不气不馁,想起古人为求明师,不惜忍受著千山万水的跋涉之苦,我好不容易登上宝山,得见高人,岂有中途放弃的道理,把心一横,索性学禅宗二祖惠可大师一般,跪在雪地上以明心志,望能感动谷前辈铁石般的心肠。”说到这,他顿觉饥渴,又斟了一杯酒仰首而饮。

听得几近出神的曲琬萝不由轻声催促著,“后来呢?他是否立刻改变了心意?”

“没有,”狄云栖缓缓摇头,“他不仅没有开门,还在我和狄扬跪得双腿发麻,浑身打颤,血液几近冻结时,跟我们开了一次大玩笑。”接著,他微掀嘴角,挂著一抹生动而感慨的微笑,“就在我们跪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不远的山道旁突然传来一阵凄绝的申吟声,我循声望之,但见一瘦骨嶙峋的老汉,倒窝在雪地上,一副生病惨淡的模样。我急忙上前探视,原来是一名上山打猎的老猎夫,因路滑难行而不慎从山石上摔落下来,一路勉强攀爬,才好不容易遇上我们,本来谷默天隐居的古屋非常偏僻幽静,百里之内毫无人烟,所以,这名老猎夫出了事也无人知晓。我见他双腿骨折,又饥寒不已,连忙将身上所藏的干粮拿了一部分给他吃,又将貂裘斗蓬解下,盖在他不胜寒苦的身躯上,没想到,他仍嫌不够,又跟我要了所有的干粮去吃,还要我再解下短袄给他御寒,狄扬见状,本想斥责他的诛求无厌,却被我挥手制止了,我月兑下短袄之后,他仍喊冷,我再月兑锦袍,他却要我连中衣都月兑下,当我稍加迟疑时,他却横眉竖目地对我咆哮:“侠义中人,舍生取义亦不眨眼皱眉,多做犹豫,今要你施舍几件衣裳,你便踌躇难决,试问你习武拜师,所为何来?”,骂得我宛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当下就月兑掉了最后一件上衣,并双膝跪下,叩首拜师,我师尊东初老人,那是他隐居江湖后的名号,立即捻须而笑,扶起了我,“光著身子在雪地里拜师,亦是一件别具意义的趣事,傻徒弟,你说是不是?”不经一番寒澈骨,哪得寒梅扑鼻香,我当下就了解师尊的用心,不由惊喜交加,热泪盈眶。”他的声音充满了感情。

“原来,那名老猎夫是东初老人乔装改扮的?”

“是的,我师尊是一位博览群技的武学大行家,他的武功综合了武林各派的精髓,举凡剑艺,刀法,暗器,拳术,乃至各家内功心法,他无不精通,他年轻时个性狂放任性,不拘小节,行事常是随性所至,亦正亦邪,他最大的嗜好便是找人相拚交手,从中研拟对方的武学优劣,以截长补短,充实自己的武艺内涵,他嗜武成狂,又资质聪颖,有时心血来潮,又会乔巧改扮戏弄那些名门正派的武林前辈,和他们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所以,武林中人给他取了一个名号“神颠巧手”,一方面是恭维他易容术之精湛绝妙,一方面也是赞叹他那神秘莫测的点穴手法。我拜师之后,师尊为了磨练我浮动的个性,整日教我砍木劈柴、挑水煮饭,净做一些低下又粗重的日常工作。一年后,他见我个性沉稳不少,便拿一些武学秘笈让我钻研阅读,自行参悟,他再从中指正。四年后,当我学成下山前夕,他要我洁身自爱,好好运用自己的专才报效国家,造福百姓,并要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智慧同奸人周旋,不可逞匹夫之勇,意气用事。他说,他一生只收三个徒弟,我是最后一位,我已尽得他的真传,只要行事对得起天地良心,便是报答师恩最好的方式,以后不需要回山探望他,至于其他二位师兄弟,有缘自会相逢。”他的神情飘渺,全然婬浸在当时含泪拜别师尊的情景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