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登入注冊
夜間

醫路嫁王府(上) 第16頁

作者︰水草

丘祿媳婦不由得發愁。「姑娘開了藥方也沒用,東台鎮沒有藥鋪,最近禁令嚴明,像我們這樣的人家,官府不讓出行的。」

灶戶出行須得向官府申請,且不能三五成群結伴同行。

柳盼溫言安撫道︰「嫂子別憂慮,藥材我大哥已經拉過來了,只是我今兒看過的人多,怕自己搞混了。嫂子將這方子收好,回頭拿到紀家去,我給你按方抓藥,到時候你只管拿回來煎便是了,至于藥錢……這事兒去問我大哥就好,藥材是他的。」

丘祿媳婦又為難的搓搓手。「家里沒有余錢,診金……不知道姑娘可收東西?」

「嫂子不必為難,診金我大哥會給。」柳盼其實根本沒想過要收診金,但又擔心直說了會讓這些灶戶覺得欠她人情,心里有壓力,只好把肖正清端出來。

劉嫂子一听,感念肖正清為人仗義,又覺得這小大夫為人溫和可親,便請了她往家里去。

丘祿媳婦也知道劉家的境況,接了藥方子便送了她們出門,目露同情之色。

劉嫂子半路上便將女兒的情況吞吞吐吐的說了,到底心里忐忑,怕這小大夫看不起她家閨女。

然而柳盼並無一絲嫌棄之色,關起門來與二丫談了一個時辰,又答應替二丫抓一副落胎藥,輔以金針,好助她落胎。

等到大劉回來的時候,二丫正坐在廚房里吃飯。

自出事之後,女兒已經有兩個多月不曾出房門了,大劉頓時一楞,心頭泛著疼,卻又不敢多說什麼,生怕喚起女兒的傷心事。

還是劉嫂子向他介紹,「這是肖哥請來的大夫,醫術可好了。」為著什麼請大夫,夫妻倆心知肚明。

大劉看了看正在埋頭扒飯的女兒,用眼神詢問妻子女兒的情況。

劉嫂子露出個半是心酸半是欣慰的笑容,緩緩點頭。

第六章誰敢動爺兒的女人(1)

柳盼自從來到東台鎮就沒閑下來過,替二丫落了胎,還親自上門醫治了幾個不能挪動的病人。

之後肖正清便讓人傳話,能自己走過來的便來紀家,他妹子免費義診,湯藥也不收銀子,所以之後柳盼每天的行程安排便是一大早先去各家巡視重癥臥床的病人,然後再日診。

看到這樣的情景,慕容夜悶極了,他原本一心阻止柳盼去看其他男子的身體,現在可好,她不但看了個遍,治了好些被馬三打傷的鹽丁,還開始在紀家院里擺桌子義診,更讓他不滿的是,她這個小騙子似乎樂在其中。

「她執意從家里逃出來……不會就是為了在外面做大夫吧?」慕容夜站在不遠處小聲嘀咕。

隨侍在後的裘天洛听到了,也是滿臉的不可思議。「做大夫難道真比當鹽商家的小姐要好?」

慕容夜沒好氣的瞪了裘天洛一眼,他這兩日心情不好,真是怎麼看肖正清怎麼不順眼,可是又不能對著肖正清發火,只好把氣撒到裘天洛身上。

而且阿漢也不知道吃錯了什麼藥,竟然忘了他最初的誓言,背主而去,整日跟在柳盼身後幫忙。他原來並不認識草藥,還是柳盼抽空教導他,因為這些人的傷勢、用的藥差不多,只是細節處略有不同,也不過多認幾味藥,他便笨手笨腳幫忙抓藥,連著干了兩日竟然也有模有樣,儼然是個學徒。

「誰知道呢,騙子的心思大約跟正常人不太一樣吧。」慕容夜皺著眉頭,又把視線落在不遠處的柳盼身上,看她溫柔低語、仔細替患者把脈,白晰縴秀的小手握著一管狼毫,行雲流水開著藥方。

不同于面對他時,哪怕她心里再不痛快,表面上還是裝得十分恭順,頂多細微的神情不時會泄露一絲她的真實情緒,可是她在對著這幫灶戶的時候,就好似一株快要枯萎的植物給澆了山泉水,枝葉舒展,整個人由內而外泛著喜悅的光彩。

裘天洛沒敢附和,不知道是不是王爺太過無聊了,才會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柳姑娘身上,為了轉移王爺的注意力,故意問道︰「上次接到呂大人的信,呂大人已經到揚州,開始與仁同方周旋了,也不知道這些日子情況如何了。」

昭帝為了清理江南鹽務,明面上派了都察院的右都御史呂光,但暗底里卻由王爺為主處理此事,呂光與王爺同日出發,分頭行動,哪知道這位呂大人暈船,行程便耽擱了幾日,比王爺晚幾日到江南。

他們在常州還未住進肖府的時候,呂光便與慕容夜派去的人接上了頭,說是已經平安到達揚州,受到仁同方的熱情接待。

偏偏王爺一改往日行軍作戰雷厲風行的作風,居然慢悠悠耗了下來,可清查兩淮鹽務是要與呂光配合的,總不能放呂光在揚州唱獨角戲,他們窩在東台鎮混日子吧?

「放心,他是朝廷派來清查兩淮鹽務的,無論是仁同方還是那些鹽商,只會捧著、供著他,恐怕奇珍異寶好酒美人是少不了的。」慕容夜的目光還在柳盼與阿漢之間來回,見阿漢抓藥抓到一半,跑去問柳盼,整個人都快貼到她身上去了,他頓時面色大變,咬牙道︰「那小子在做什麼,貼得那麼近!」

裘天洛順著王爺的視線看去,暗暗叫苦。「大約是他踫上了不認識的草藥,問問柳姑娘吧。我瞧著阿漢這熱情的勁頭,許是真喜歡上了做大夫,哪天他要是跟王爺說不再做王府侍衛,轉而要學醫,屬下都不奇怪。」說完,他嘆了口氣,心道︰兄弟,哥只能幫你幫到這兒了,至于你的心思能不能瞞得過王爺,那就看你的運氣了。

慕容夜陰沉著臉,冷冷的應了一聲,「知道了。」

柳盼忙得不得空的時候,肖正清也沒閑著,他四處走訪鹽丁,收集馬三做的惡事,又讓鹽丁密切關注馬三的行蹤。

馬三平日住在東台鎮,但每個月總要去揚州幾日,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為了監督你們這幫賤民,還要爺親自守在這里,難道還不讓爺去揚州城里樂呵樂呵!」

馬三年約十七、八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他與馬氏一母同胞,馬氏生得嬌媚可人,七、八歲便被牙婆賤價買走教數年,後被鹽商買了回去,送給了仁同方,得了鹽運使老爺的垂青,這才與家里人相認。

馬三前面兩個兄長未及成年便夭折,他雖排行第四,但也等于是馬家獨苗,嬌貴非常,他與馬氏的樣貌有三分相像,算得上眉目周正,只可惜他心術太壞,相由心生,乍看竟帶著幾分陰邪尖刻。

馬氏在仁同方那里得了寵,就想著替娘家兄弟撈些好處,可是馬三文不成武不就,進了學堂抱著書本就開始打瞌睡,練武又怕吃苦,只想吃碗現成飯,還得是金飯碗。

馬氏在仁同方懷里哭了好幾次,總算是替他撈到了這個官。

听到是去東台鎮任職,馬三立刻不願意干了。「東台鎮那是什麼地方,賤民扎堆,姊姊你讓我去東台鎮跟一幫賤民混?!」

馬氏的腦袋瓜子比弟弟要好使許多,不然只憑她的美貌,是無法與仁同方後院一干美人相抗衡的。

「你懂什麼?」她伸著涂了蔻丹的縴指在弟弟腦門上狠狠戳了一下,頗有點恨鐵不成鋼。「鹽城是大楚的錢袋子,就算是皇帝也指望著江南收稅呢,可是大人若是直接讓你掌管鹽城,恐怕手下人不服,再說你也沒什麼真才實學,到時候鬧出亂子,大人臉上也不好看,也就東台鎮不起眼,你就乖乖待在那兒,到時候不但能得利,咱們家里還可以開個鋪子,打著官家的旗號賣鹽。」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單擊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翻頁

加入書簽|返回書頁|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