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登入注冊
夜間

醫路嫁王府(上) 第7頁

作者︰水草

皇後本就心疼次子多年征戰沙場,連成親也耽擱了,才回京便听得昭帝又指派他出京辦事,頓時火冒三丈,沖進御書房準備大鬧一場。

昭帝與皇後夫妻多年,知道兩個兒子是她的命根子,太子陪伴在她身邊多年,還算听話懂事,偏偏次子讓她很是傷神,昭帝好說歹說,又以朕必定會派別的官員前往江南,二郎只是離京散心,免得留在京中黯然傷神。等他轉一圈回來,朕再給他挑選一門可心如意的親事為借口,這才哄住了皇後。

皇後在後宮听到次子自請退婚,原本還對溫家生心歉疚,想著平白耽誤了溫姑娘四年,只是次子離家太久,疼都來不及,哪里舍得罵他,等到听說他退親是溫氏之故,頓時火冒三丈。

只不過慕容夜在父皇面前的借口是——

「兒臣久在邊關,糙慣了的,總覺得與書香人家的閨女在一起渾身不自在,一個桌上吃飯還怕聲音大些嚇著了她,還請父皇開恩,退了這門親事。」

其實真正的原因昭帝心知肚明,慕容夜還未回京,王府長史發現此事不敢隱瞞,已先一步悄悄上書昭帝了。

身為父親,知道次子攤上這種難堪事,昭帝內心的怒火不比皇後少;可是做為皇帝,溫氏一門向來忠心,溫氏子弟又向來無劣跡,在朝為官者皆勤勉守法、兢兢業業,實在沒有因為溫氏的作為而連累溫氏一門的道理。

說到底,在他的心里,哪怕次子拋去了皇子身分,也是十分優秀,堪稱當世俊杰,何愁尋不到名門良媛為妻?想通此節,昭帝便假裝被蒙在鼓里,果真召了溫氏之父進宮商議退婚之事。

溫友和官至大理寺卿,向來鐵面無私,唯獨對幼女的婚事傷透了腦筋。

睿王在北狄大勝的消息由前線傳回來之後,溫氏便開始「生病」,拒絕成親,只道若是讓她嫁進睿王府,還不如讓她去死,溫氏又悄悄向母親泣訴——

「睿王再好,可一想到他雙手染滿鮮血,殺孽這般深重,女兒便渾身冰涼,害怕得忍不住要哆嗦,又怎麼能跟他成親呢?」

溫夫人生了三個兒子,四十歲才得了這個女兒,取名如華,當真如珠似寶一般,捧在手心里呵疼大的,她被女兒哭著求過幾回,也開解過女兒數次,總不見效,對此事也暗暗發愁不已。

袁霽跟著母親來探望溫如華的時候,向她悄悄出了主意,「舅父雖然嚴苛,但舅母一向疼你,你只要尋死覓活不肯嫁,舅父最終也只能依從妹妹了。」

兩人青梅竹馬從小玩到大,性情相投,什麼時候心動都不記得,當年皇室提親,溫友和一口應了下來,倒讓兩小兒措手不及,著實傷心了一陣子。後來睿王遠征不歸,雖有一紙婚書,到底成親遙遙無期,此事便拖了下來,兩人也能時常借著表兄妹之名相見。直到此次睿王滅了北狄,兩人這才著了慌。

昭帝也不兜圈子,開門見山的道︰「二郎提起令媛贊不絕口,只道他在外征戰多年,耽誤了令媛,且令媛閨中弱質,二郎恐自己在軍營里糙慣了的,與令媛的性情不甚相合,執意要退親,倒是朕對不住溫卿了,令媛但有中意的兒郎,還是別再誤了年華。」

溫友和原來還以為昭帝召他進宮,許是要商議婚事,想起家中尋死覓活的女兒,為了能夠退親都已經開始絕食了,他也禁不住有些動搖,還是怕萬一女兒固執到底,當真為了親事而一心尋死,如今昭帝主動提起,正中他下懷,他當下不再猶豫,接了退婚書。

出宮後,溫友和細細琢磨昭帝的話,總覺得分外耳熟,這分明是女兒拒絕成親的理由,特別是皇上最後一句「令媛但有中意的兒郎」更值得深思,畢竟女兒鎮日待在深閨,又如何識得其他男子?

回府後,溫友和將皇上的話轉述給妻子和女兒知曉,兩人皆歡喜不盡。

袁霽听到消息,次日匆忙趕來溫府,先去向溫友和請安,兩人坐下來說了不到半盞茶的時間,袁霽便有些坐立不安。「外甥還未向舅母請安,四妹妹這幾日可大安了?」

溫友和當他是關心,便讓他去後院向妻子請安,待他出了書房門,溫友和忽然醒悟過來,這個小畜生!可不正應了昭帝的那句話嗎?!

不怪他總覺得昭帝退親的時候話中有話,且語氣中似乎並無讓女兒空等四年的愧疚之感,只是當下事情朝著他期望的方向發展,他一心記掛著要將退婚的消息帶回來給女兒,這才忽略了,如今想明白之後,他頓時冷汗直冒,膽子都快破了。

第三章是好人還是騙子(1)

江南歷來是富庶之鄉,絲米鹽茶織繡天下聞名。

慕容夜帶著隨從以及新上任的丫鬟柳盼在常州城轉悠了一圈,去茶樓听了幾支小曲,又去酒樓品得幾樣時鮮果蔬、地方佳肴。

听得旁座客人議論城中時事,慕容夜還不忘問問葛重,「不是說本地鹽幫跟漕幫常常火並嗎?」怎麼瞧著常州城很是平靜,並不似經常性持械斗毆、民風剽悍之地。

這是慕容夜一路上翻閱了兩淮卷宗發現的,常州械斗頻發,比之揚州要高出許多倍,但當他親自來常州市井間走動,免不了懷疑這個消息的確實性,為此,他命葛重使了一小塊碎銀子向店小二探听消息。

店小二似乎覺得他們大驚小敝。「鹽幫、漕幫打架斗毆又不是一日、兩日,這運河上哪一日不打上幾場?都是在運河上討生活的,要是日子好過,誰會跟人搏命啊。客官是外地來的吧?」

梆重連連贊道︰「小扮倒是好眼力,我家公子听說江南盛產鹽茶絲米,自家生意在北方,這才大老遠跑來長長見識,想著能夠販運一兩樣回去試試。這不是才到貴寶地嘛,兩眼一抹黑,還沒找到頭緒呢。」

店小二一听,馬上熱情的向慕容夜推薦本地的牙行埠頭,既有牽線生意的,還有居間包攬水運雇船的,倒是極為便利。

慕容夜便帶著幾人扮做前來常州做生意的富貴公子,每日與本地商人見面應酬,煞有介事的談起了生意。

柳盼原還想著找個機會悄悄的溜了,她雖對常州不熟,可好歹也是在江南長大的,風土人情還是熟知的,又有醫術,不愁活不下去,偏偏慕容夜防她甚嚴,每日出入都將她帶在身邊,除了換藥之外,連端茶送水也不吝支使,真拿她當貼身丫鬟使喚。

對此,裘天洛百思不得其解,還悄悄咨詢葛重,「王爺這是想做什麼?」不是領了清查兩淮鹽務的差嗎?不先去跟兩淮鹽運使仁同方接觸接觸、模模情況,跑到常州這個小地方來做什麼?

梆重捋須,顯示出一個高級神棍的專業素養。「王爺自有打算,豈能隨意透露。」

他在還未投到睿王門下之前,專以卜卦糊口,自稱知陰陽、斷生死,睿王並不信他這套跑江湖的說詞,倒是看中了他的另外一項本領,知晴雨、斷天氣,而且準確率頗高,行軍打仗很是得用。

裘天洛聞言嗤之以鼻,總覺得恐怕他也不知道王爺的打算,只是在裝神弄鬼而已,與其相信他的話,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

他認為王爺在常州下船,多半是在溫氏那里受到重挫,偶逢小家碧玉柳盼,亦覺可愛,這才隨著她的腳步。做為一個稱職的屬下,要急上司所急、想上司所想,因此這幾日他對待柳盼格外的客氣,不時支使阿漢去買些常州零嘴送到她房里,順便再講講王爺的好話。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單擊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翻頁

加入書簽|返回書頁|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