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登入注冊
夜間

護花郎(下) 第36頁

作者︰衛小游

第二點,第十次的遣唐使入唐的時間,其實是天平五年(公元733年),也就是距離第九次的遣唐十六年之久;而當他們歸航時,已經是734年了。這一批歸國的四艘船里,第二船遲至736年才回到日本,第三船漂流至「昆侖」(不知「山昆侖」是何方,可能指膚色黝黑的南洋國家),延遲到739年才歸國;第四船則下落不明,可能已經遇難。我出于對祝晶的憐惜,實在不願意讓她苦苦等候,直到年華老去;同時也因為唐代國子監規定入學的最低年齡是十四歲,既然安排了井上恭彥是當時最年少的留學生,所以不得不稍稍調動這一次遣唐與歸航的時間,也沒有讓他們搭上漂流或遇難的船,可以順利返回日本。

第三點,吉備真備入唐時,應該是進入「四門學館」,而非「太學」。但為了區分他與井上恭彥的身分和在日本國內的地位,所以幫他自動升級了。不過,國子學、太學與四門學所教授的內容大抵是相同的。而,也是為了情節需要,阿倍仲麻呂被擢升為「左拾遺」的時間,亦提早了一年。

第四點,唐代科舉的考試內容是一直變動的,大約到唐高佔不年間(武後時)才逐漸定案。而早期會試皆在吏部都堂應考,由職六口即的考功員外郎擔任「座主」,主持試務,發榜後約半個月內,吏部會舉行「關試」,試「身言書判」,決定各進士的官職。直到開元二十四年以後,因為六口即的考官身分太低,缺少公信力,再加上吏部獨攬了考試與官吏分配的權力,容易造成不公,因此才改由禮部侍郎主持,從此考試與官吏的考核工作正式分家,開始了後來歷代科舉皆在禮部貢院舉行的傳統。而中唐以前,幾乎是不舉行「殿試」的,晚唐以後才逐漸有帝王喜歡殿試門生。至于「進士科」的考試,中唐時已有許多反對的聲浪,但因故都沒有廢除。到唐玄由不時,進士科第一試考「雜文」,內容以詩賦為主。詩歌的部分,大多考「五言」排律。井上恭彥的「護花」七言詩事件,請當成是特例。故事中出現的詩歌,有古詩、有律絕,但因為我手邊的韻書是廣韻系統,唐代的韻是切韻,所以可能是有出格的,敬請見諒!

至于書中日文部分,在大唐開元年間時,日文應該還沒有確定下來的表音文字系統,用了現代日語,只是為了突顯這篇故事的日本風味。若有誤用,也請原斗詠。如今日本是公認保存唐代文化最為完整的國家,包括音樂(如《蘭陵王》、《春鶯囀》等)、茶道(抹茶)、服飾、建築風格等,絕對出于唐代這一批年輕留學生的貢獻。當然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再拿出來討論,不過,為了地球的永續經營,在紙價高漲的年代,還是就此打住吧。

之四︰若問我這個故事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答案是書名。我總共亂亂想了十多個書名,最後經過討論,選定了諸君所見的《護花郎》。

本來很隨便地暫訂成《長安的春天》,嗯,有種大城小戀的感覺。再改,偷偷用了李白的樂府詩《長相思》,取長相思,在長安之意……不滿意,再改!卻一時想不出貼切的書名。孰料一覺醒來,一個書名蹦了出來,心想不如就取做《到長安當個留學生》吧!嘿,是不是頗有留學旅游手冊的感覺呢?

呃,我想各位讀者應該會很高興最後選用了《護花郎》這個書名。春泥何曾不護花?溫柔對待所有人,特別是對祝晶這麼體貼的井上恭彥,我想這應是最適合他的書名了。

謝謝繪制這套書封的德珍小姐,使YASUHIKO的形象躍然紙上。

寫書也寫了十年,期間斷斷續續的,感謝新舊讀者朋友們的愛護。老話一句,因為有你們,所以才有我。雖然書寫得很慢,還是期待下回再相見嘍。

同系列小說閱讀︰

旖情傳奇︰伊人

旖情傳奇︰心鏡

旖情傳奇︰靈靈正傳

旖情傳奇︰護花郎(上)

旖情傳奇︰護花郎(下)

旖情傳奇︰天使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單擊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翻頁

加入書簽|返回書頁|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