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特首小姐你早 第21页

作者:亦舒

林森呵呵笑起来,“可是我没留得住周启之。”

“一言为定。”

“叫小娟马上来签新约吧。”

电话挂断,小娟说:“我因祸得福,师兄你是最佳仲裁人,也不枉我叫你一声师兄。”

“举手之劳。”

“我很幸运,我碰到的是好人多。”

启之想一想,“全是坏人也不要紧,你需要面对的是读者,你做好工作,他们喜欢你即行。”

余小娟点点头,她凝视启之,忽然说:“算了。”

“什么?”

“算了,即使在一起,她每天晚上同十个八个大汉开会,你一个人在家看书,有什么意思,半夜她来,你有话说,她会答:‘亲爱的,我累极了,明日打电话到我办公室讲吧’,那又有什么思。”

启之啼笑皆非。

她拍拍师兄的肩膀走了。

大哥启超找他:“呵,总算听到你声音了,星期六小宝学校举行卖物会,来凑个热闹可好?”

启之沉吟。

“启之,放心,我们保证不讲你不爱听的话。”

启之不好意思,“一家人,大哥,爱说什么就说什么。”

“届时见你。”

星期六他与大哥一家去卖物会游览,小宝骄傲地告诉他:“运动场已经盖好。”

一定是庭芳的功劳,她说她会跟进。

掷球换物摊位有个漂亮的小女孩一直掷不住目标,启之见义勇为,锄强扶弱,帮她赢到一只大白兔玩具。

小女孩的阿姨出来道谢,她同外甥女一般漂亮,邀请启之吃冰淇淋。

到处是芳草。

但是周启之完全不打算归还好意。

这时,有一个小小男孩神气地走上讲台,拿起金色小喇叭,嘟嘟地吹响。

这是什么一回事?

家长渐渐往讲台围拢。

只见校长笑嘻嘻走上台,“各位来宾各位同学,欢迎光临我校卖物会,今天我们有一位特别嘉宾,为新建运动场剪彩,请各位欢迎王庭芳小姐。”

哎呀。

大嫂立刻说,“哟,我完全不知此事。”

大哥也说:“真意外。”

启之当然相信他们。

这时王庭芳款款上台,取饼劳作小剪刀,剪断缎带,也不演说,开始与家长交谈。

家长们高兴极了,又拍照又发表意见。

新闻部显然没通知记者,场子里没有外人,分外自在。

启之躲在人群后静静看她。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样很好,保持一个距离,只要知道她安好,他已心足。

庭芳穿着灰紫色套装,时髦的短发型,戴珍珠耳环,她瘦了一点,但是精神很好,全神贯注,眼对眼那样听家长倾诉。家长们被那种眼神慑住,陶醉不已,完全被她的魅力征服。

启之微笑。

庭芳又老练进步了,这班孩子的爸妈简直无交架之力。

大哥大嫂站在一旁不出声。是,是这个伊人,曾经莅临他们蜗居,吃饭洗碗聊天。好像已是很遥远的事了。

忽然小宝走近去,他刚要叫她,她已被校长护着离去。

她的保镖警惕地四周张望。那是一个新人,爱司果然已经离职。新护卫比爱司更加神气,像是大内高手。

小宝抬头失望说:“她不认得我们了。”

“不不,”大嫂说:“今天人太多,家长们缠着她不放。”

有家长说:“她最受学生欢迎,一年来为教育处做的事,比人家十年还多。”

“最佳例子是限书包重量及功课数量,状似琐碎,实则救了八十万学子,还有大量采购图书,扩建校内运动场及图书馆,采用电脑教学——法宝数之不尽,教育部官员需直接向她汇报。”

启之低头走开。

大哥的手轻轻搭在他肩上,“我真的不知道。”

“我明白。”

“真的一丝希望也没有了?”

启之点头。

“试试努力。”

那天回到家中,启之再拨她的电话,已经不通。

他已尽了力。

相信她也是。

人对了,但是时间与地点完全不对。

稍后,王庭芳竞选连任的宣传排山倒海而来。

她的竞选团体派了眉目清秀的学生在街角摆摊位送襟章及海报。

周启之路过,每样选一款。

那女学生殷殷叮嘱:“你是王小姐的拥趸吧?襟章别这里,海报贴窗上,图案字样向外,好让别人看见,三角小旗贴在车上。”

“谢谢。”

没走几步,又被别的政党代表拦住,“喂先生,你不是真的相信王庭芳干得了大事吧。”

启之答:“我不会那样说。”

“想清楚,女人主政,非吉祥之兆。”

启之头也不回走开。

城内一片热闹,市民受到一人一票刺激,似打了强心针,浑忘经济不景,疫症连绵。

领先报一贯洒狗血,大字血红标题:一人一票,自由选举,死也死在自己手下。

赫坏人。

融岛史无前例的首次选举领导人。

启之又到王庭芳选举总部去张望。

只见人头涌涌,朝气勃勃,人人兴奋投入,忙碌不堪。

特色是年轻,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据说只有二十五岁,王庭芳主张大量聘请应届大学毕业生。

像所有自由选举一般,竞选者均尽量把对手抹黑,抬高自身,在他们口中,王庭芳弱不禁风,喜怒无常,专耍小性子,冲动冒失,差些没加上水性杨花,朝秦暮楚这种字眼。真不是平常人可以抵受得住。

大嫂看完头条问丈夫:“你一定去投票吧。”

“当然,难能可贵机会,焉可放弃。”

“投给谁?”

“王庭芳呀,因为她亲身来我家拉票。”

“我也是,亲友也喜欢她,说她愿赴全力,又无家累,全心全意服务融岛。”

“我从未投过票,不知可会手颤。”

“从前是盲婚哑嫁,稍有风吹草动,即可破口大骂,怪政府赖社会,现在自由恋爱,错了只好哑子吃黄连死忍。”

大哥说:“不怕,三年后若觉得她货不对版,又可另选他人。”

大嫂点头,“这制度真好。”

周启超深深吸口气,“你说的对。”

凡是拥护王庭芳的市民均读领先报。

余小娟回巢之后文字论点愈发精湛,她的专栏仍叫《特首小姐你早〉,不过已不是花边揭秘式文字,她实事求是地向领导人提供有建设性意见。

政府新闻组开始重视这个专栏,有问必答,迅速回复,造成一条新渠道,他报纷纷效尤。

林森为此得意得不得了。

“周启之,都是你的功劳。”

启之说:“这还关我什么事。”

“启之,你了解她,你接近过她,你知道她脾气,你肯定她是一个明智开放会的接收相反意见的人。”

那天傍晚,电视新闻片段上王庭芳正接受市民访问。

有一嚣张的中年人这样挑战:“你独裁地削减社会福利经费,你是慈禧太后!”

本来王庭芳不必回答这个问题,甚至可以把发问人请出去。

她却心平气和回答:“这位先生,政府面对庞大财赤,每个市民坐同一条船,定需开源节流,裁减各项津贴,均属迫不得已,此事亦为大众接受,你有什么更好建议?”

大家目光落在发问人身上。

“船要沉下去了,必须扔包袱进海,减轻重量,才能有机会存货,这种道理你还不明白?你都中年了,你在何处任职,家里几个子女,如何教育孩子?”

众人哄笑。

真没想到短短十个月,王庭芳已学会了领先报记者问责方式,领先报是始作俑者,真正该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