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特首小姐你早 第11页

作者:亦舒

“听你的话,叫我想起融岛五六十年代好风气好精神。”邓伯诚叹息。

后来经济起飞,遍地黄金,人心变得浮夸骄矜,种下失败因素。

这时邓伯诚忽然问:“最近在看什么书?”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

“还有呢?”

“一个美国女性作者写的小书,主角是一名十四岁无辜被虏遭到杀害的少女死后在云层往下看人间叙述的故事,笔法无奈凄凉惊怖,写的极好,已经登上畅销书榜。”

邓伯诚说:“嗯,你是个脚踏实地的人。”

“我大哥却担心我不切实际。”

“我得悉令尊令堂已经不在了。”

“是。”启之低下头。

“启之,你是一个好青年。”

这时有人轻轻在门外说:“诚叔一早又来是为着什么事?”

邓伯诚看周启之一眼。

启之立刻说:“没事我先退下。”

王庭芳却说:“启之,请把今日报纸取来。”

邓伯诚答:“民意调查中你的名望骤升十个百分点。”

王庭芳轻轻说:“这次可是我手下性命博回来。”

启之取了报纸轻轻放书桌上退下来。

他听见邓伯诚说:“听说你决定关闭政府两大宣传机关。”

庭芳答:“是。””庭芳你胆子愈来愈大。”

“是诚叔给我壮胆。”

“这两个机关约四千多名员工,你可知后果?”

“正如你说,诚叔,四千多五千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作了什么出来?非裁减节约不可。”

“你是一个独裁者。”

“就算一人一票公决,也不过是少数服从多数,一样有人不开心,我们有资格学加拿大吗,魁北克可应独立?一人一票,卑诗省可应举行冬季奥运?又一人一票,全国一年到头游行抗议示威,要求政府免费供应毒品针药设安全注射站——”

邓伯诚语塞。

“诚叔若对我不满,可罢免我。”

“你不应操之过急。”

“已经没有时间了。”

邓伯诚说:“下午我会召集元老开会。”

王庭芳哈哈大笑,“我也来。”

启之知道邓伯诚要出来了,连忙躲到一边。

启之低头叹口气。他从来没有见过王庭芳笑。这时,她美丽头颅里装着的脑袋究竟在想些什么?

只听见王庭芳说,“在南美洲巴西,有一名心脏科医生,大胆把垂危病人坏死心肌邦去,结果也救活病人,北美医生开始震惊地认为野蛮残酷,最后却派员去探讨其可能性。”

邓伯诚看着王庭芳,“看看我孕育了一个什么怪物。”

庭芳却笑了,“我以为我是独裁者,管家,送客。”

邓伯诚一生人并没有被人强行送过客,震惊地说不出话来。他脸色煞白地走出凤凰台一号。

信差送杂志来,管家拆开一看,原来是时代周刊美洲版,她“呵”一声,“王小姐封面。”

秘书连忙接过,“照片拍得不太好。”

大字英语标题:“铁腕政策。”

内文这样开始:“标准普尔见融岛决心改革经济,将之升级,一切关乎一名年轻女子史无前例的决策,她叫王庭芳——”

爱司陪同王庭芳出门去公干。

下午,启之去探访大哥大嫂,他们有事出去了,只余小宝一人在家,家务助理正在打扫。

启之放下一叠图书,小宝笑嘻嘻送二叔一张自制卡片,打开一看,里页写着,“英雄救美”,分别贴着周启之及王庭芳的照片。启之看得呆了。

照片自报纸里剪出,拙劣地贴在白纸上,童体字也写得歪歪斜斜,可是启之异常珍惜,伸手轻扶照片。

他把卡片珍藏怀中,再三拥抱侄子,小宝说:“二叔,我生日也要。”

启之没等大哥回家就走了。

他先到医院做物理治疗,然后才回家。

启之把照片用镜框镶起,放在书桌上欣赏。

收晚报时才发觉有一封信。信封上印有大学标志。

呵,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五十五十,他拆开信。”亲爱的周先生,本校有一个空缺——”

启之跳起来,大声欢呼,又学泰山那样用双拳擂胸,然后坐下来读信中详情。

不过是一个临时讲师职位,已经叫启之雀跃。他立即电邮大学答允面试。

兴奋地应付了正经事,勘杯啤酒,独自喝一口,才想到要离开凤凰台了。他不禁黯然,一瓶接一瓶,不觉略带醉意。他咚一声倒长沙发上。

想到在欧美大学无忧无虑欢笑度日的岁月,不禁落下泪来。他睡着了。

“启之,启之。”是林森的声音。

“启之,醒醒,收到你辞职信,这回真留不住你了,多可惜,你是一个不可多得好记者。”

启之一身酒气坐起来。林森身边是新进记者余小娟。

“小娟接替你写芝子专栏,你赠她几句。”

“我且去洗把脸。”

小娟却笑了,“师兄不用客气。”

启之吁出一口气,他甩难了。

林森说:“启之,多谢三个月帮忙,托你鸿福,领先报果然节节领先。”

“不是我一人功劳。”

“大家有份,你且因公受伤,本报一定作出劳工赔偿。”

启之低下头。

小娟眼尖,看到了照相架子里英雄美人的照片。

大家都识相地不出声。

林森说:“启之,可否定期替我们做特写。”

启之想一想:“近年融岛市面出现一些丑类无比的建筑物,需一一点名指摘。”

余小娟笑,“我拍照,你撰文。”

林森很高兴,“你俩慢慢谈,我有事先走一步。”

他驾跑车走了,肯定又去追名逐利。

余小娟同师兄这样说:“请指点我一二。”

“真的叫我指手画脚?我可不客气了。”

小娟一本正经点头,严阵以待。

启之笑,“我自己也是新入行,哪里懂什么。”

“可是师兄你专栏是那样受读者欢迎。”

“可能是实情实景吧,读者觉得可信,于是逐日追读。”

“读者要求究竟是高还是低?一直有个说法,说读者水准日益低落。”

“说这种话的,总是一撮长久得不到读者欢心的作者吧,读者要求写作人纯为他们服务:不可自我宣传,也不可为一个政权或一间机构宣传,要忠心视读者为唯一对象,专一,心无旁骛,尊读者为先。”

“是,明白。”

“我讲完了。”

“谢谢师兄。”

启之摊摊手。

余小娟又问:“师兄在领先报地位薪酬超然,为什么要去大学做龙套?”

“人各有志。”

“是否轻贱记者这一行业?”

启之抬头想一想。

既然要走了,好来好去,何必还说难听的话,他答:“记者也有很多种,你要做姬仙阿玛普与巴巴拉华德斯。”

余小娟笑,一看就知她绝顶聪明。

“师兄,人的机遇随天时地利人和而定。”

“说得好,小娟,做特首新闻,请手下留情。”

“你不觉得她比任何一届长官都有担待又够果断?”

“她付出庞大代价。”

“师兄,我会照实报道。”

“那最好没有,她只比你大几岁,这年头女子愈来愈能干。”

余小娟感喟:“时势不一样了,早几十年,女子躲在家里不管闲事,稍微重一点的家具杂物都有男人代劳,现在我们做完自己那一套,还得扛住老人幼儿满街跑。”

启之搔头,“是男人不中用吧。”

“社会不景气,四支手胜于两只手。”

“小娟,与你讲话真有趣。”

“师兄,托你做一件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