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老房子 第3页

作者:亦舒

第三个请问对象就没有这样幸运。

吕合玲女士相当年轻,歇业在家,怀孕,环境较差。

子善轻轻问:“满廿一岁没有?”

她微笑,“快廿二岁了。”

“为什么这样早结婚?”

“渴望温暖。”

“有否如愿以偿?”

对方苦笑。

子蓉安慰:“只要感情好,其余一切可以解决。”

“可是这世界没有钱难办事。”

子蓉说:“年轻也是本钱。”

吕女士颔首,“我打算把孩子交外婆,再找工作做。”

“有无觉得仓促?”

她低下头,“时间可以打回头的话,我就不结婚。”

啊,她承认失败。

子蓉侧然。

“吕女士,这段访问会在报上刊出。”

“我知道。”

“我帮你在照片面孔上打格子可好?”

吕女士笑了,“一定会认出来。”

子蓉告辞,立刻到办馆去叫人送水果及巧克力糖到吕女士家。

子蓉伏在报馆写字格前苦写。

同事问:“有故事了吗?”

“有一点。”

“子蓉,看不出你会暗中用工夫。”

子蓉一时不知这话是褒是贬,不方便回答,赔笑之余,执笔疾书。

同事并没有走开,“为爱情做文章,多么取巧,不过,你写的真是爱情吗?抑或,现代婚姻轻率自私,早已不值一哂?”

子蓉只是说:“你的意见十分中肯。”

她不管别人怎么说,她打算先交出头三段访问稿,以及前后对照的相片。

看了真叫人欷嘘。

傍晚,接到电话。

“刘小姐,我是吕合玲,请到我家来一次。”

子蓉听出她声音中的悲伤与屈辱,“我十分钟后即到你处。”

子蓉看到年轻的孕妇脸上全是瘀青,一只眼睛肿如鸽蛋。

“唉呀,快通知警方。”

“他知道我接受话问,非常生气。”

“你有无亲友家可以暂避?”

伤者摇摇头,“他再也不会回来。”

“我陪你到医生处检查。”

相熟的医生检查过后建议孕妇住院观察。

吕女士坦言:“我没有钱。”

子蓉说:“我有。”

当晚,吕合玲就小产了。

为故事平添一丝悲惨的意味。

编辑读完访问,忍不住问:“她打算怎么样?”

“与丈夫分手,白天可在亲戚开的纺织厂工作,晚上到理工大学修读课程。”

“呵重新做人。”

“正是,社会上这种再生人是很多的。”

“之后,就炼成金刚不坏之身了。”

希望她成功。

第四对夫妇令人鼓舞,两人加一起足足一百六十多岁,共育有五名子女,廿二名孙儿,三个曾孙。

戚氏夫妇身体机能良好,相敬如宾。

子蓉精神为之一振,这是婚姻最好的一面。

问到老太太过去六十年有何烦恼,她答:“有,他鼻鼾声不绝,真讨厌。”

子孙们大笑。

廿二名孙儿中有五人已婚,也许得到优良遗传,无一人离婚。

他们当晚有饭局,请记者同往。

子爱问:“有人生日?”

戚老太太笑:“那么多人,一定有人生日。”

子蓉与他们一家大吃大喝,非常尽兴。

细心的她留意到,当晚结账的是老先生本人。

如此疏爽,怪不得子孙乐意欢聚,做快乐的老人家也得讲条件:看得开,手头宽裕,身体健康。

老了,一定要向威氏学习。

子蓉在特写中注明:“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问稿刊出,戚家打电话来:“可否把照片放大送我们?”

子蓉问:“要几份?”

“三十五份。”

“那么多?”

“呃,寄给亲友看。”

“好,没问题。”

“刘小姐,我们愿意付款……”

“款项请捐儿童医院。”

这时,同事们开始吃醋:“为什么我们不获篇幅写专题?报馆是否想捧红刘子蓉?公道一点好不好?”

最后一个访问,不知挑什么人好。

子蓉翻阅照片部。

照统计,都会中平均八对夫妇有一对会离婚,可是不知怎地,四周围都是离婚的人。

有一对新人,在白色游艇上举行婚礼,非常幸福的样子,可是太过做作,过份重形式,子蓉不赞成。

又有一次,某新娘因为花球颜色没有预期中好看,失声痛哭。

子蓉当时想:太太,这样容易流泪,将来你会哭成一条河。

子蓉也最怕那种年轻而娇嗲,对婚姻有误解的女子:“结婚后由丈夫照顾看护我,养我”,有手有脚,干吗要叫别人养,小宠物乎?

最后一位主角似乎很难找。

慢着,不如,给男士一个机会。

在商业会所里结婚的一对夫妇给子善相当深刻印象,因为他十分英俊,她相貌平平。

子蓉拨电话给那位邵仁山先生。

他很爽朗,不过──“由男人来谈婚姻之道,未免尴尬。”

“为什么,”子蓉问:“不关男人事?”

邵仁山沉吟:“你有道理,好,我可以说几句话。”

小蓉高兴得不得了。

“请到舍下来喝杯荼。”

星期六下午,子蓉到他们郊外的住宅去。

邵仁山夫妇在门口欢迎她。

邵太太的姿色比给婚当日更加平庸,手中抱一婴儿,同她长得一模一样。

于蓉放下照相机,“愿听听你们对婚姻生活的心得。”

刘太太笑道:“且慢,先喝杯咖啡,吃块蛋糕。”

子蓉没想到会有这样好的待遇,老实不客气坐下来。

呵,何等香滑的咖啡,还有,如此美味的椰丝蛋糕,都是邵太太手艺。

子蓉有点明白了。

她试探问:“邵太太可是全职主妇?”

对方笑,“我也盼望如此,不,我一直有工作”

“请问是何种职业?”

“我在成功大学教物理。”

子蓉连忙在心中诅咒自己狗眼看人低。

“邵先生呢?”

邵仁山答:“我是将要成名的画家。”

说罢,他睐睐眼,那样有幽默感及自知之明,子蓉十分欣赏。

他带子蓉参观画室。

子蓉看过邵氏作品之后,觉得非常优秀,相当肯定:“你会成名。”

邵太大连忙道谢。

子蓉发觉整间屋子一尘不染,几明瓦静,的确是专心作画的好地方。

有这样一个贤内助,邵仁山无后顾之忧,将来有一日名成利就,邵太太占一半功劳。

他们两人对自己对伴侣都信心十足。

如无意外,当可一起终老,所以说,凡事都不可看表面。

等到告辞之际,于蓉发觉那太太脸容慈和端祥,非常可亲。

谁说一个人的内涵不重要。

子蓉决定帮邵某人一把,以很大篇幅来介绍他的作品。

特辑终于分期刊出。

反应艮好,有许多读者来电,希望有更多专题介绍生活中的疑难杂症。

同事们仍然挪揄:“下次写吃饭吧,还有,谈睡觉如何,哈哈哈,都是大事呢。”

子蓉心平气和。

她想做一个读书的专辑:成年人还看不看书?什么时候看?看何种书,为什么?

编辑找她说话。

“子蓉,报馆要调你。”

子善苦笑,不是调她去听电话吧。

“你如愿以偿,这次,调你去做国际新闻,下周德国外相来访,派你去跟,快做资料。”

不不不,子蓉在心中喊出来,我不要同不相干的洋人打交道。

编辑笑,“以后,你可以摘下婚礼记者这种不敬的称呼。”

子蓉僵在那里,“老总,我喜欢做专题。”

“啊,上头说你的特写得八十九分,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努力。”

子蓉总算露出一丝笑意。

她一定会挤轧出时间来。

时间这回事最奇怪,越挤越多,越忙越经用,非得精明、刻苦、郑重地用不可,否则,坐麻将桌上,或是下午茶厅里,也就是大半辈子。

唯一对抗时间的办法,便是工作,那么,时光即使飞逝,工作成绩长存。

半年后,子蓉接到一通电话。

“刘小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