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九命皇子妃 第13页

作者:千寻

一句家和万事兴,狠狠地摔了他一把。十岁孩童怎说得出这番话,也只有处处隐忍退让的宛娘才会这般教导子女。

莫钫敏轻轻抚模父亲的手背,郑重承诺着,“爹爹别恼,钫敏乖乖念书、考状元,给莫家光大门媚。”

“好孩子,你们都是爹的好孩子。”他深吸口气,拍拍儿女的肩膀。“放心,爹还不缺这点银子,这老宅绝对不会卖,爹也不允许旁人动你娘的嫁妆,爹要将它们全部留给钫敏和诗敏。”

此话一落,大事底定,兄妹俩按原计划留在晋州为祖父母、母亲守孝。

诗敏赢得第一仗,不多久又赢下第二仗。

凌致清不知道打哪里探听到消息,确定皇上想赐莫历升的诰封,两兄妹这才明白,母亲因何而死。

莫钫敏决定使银子,将母亲的死讯传开,让世人都知道,宛娘就是月月服济贫民、办理义诊的“慈眉观音”,也是当今皇帝看重的宫员莫历升的嫡妻。

诗敏将前世的名号加在母亲身上,如果皇帝可以因为此事,为她建一座贞节婢坊,自然可以赐母亲一个诰封。

之后由诗敏出头,作主卖掉母亲的大件嫁妆换得米粮,在晋州各处,为母亲做最后一次的济贫。

送丧那日,上千个受过宛娘恩惠的百姓“自动自发”加入送葬行列。

他们跟在孝子孝女后面低头哀戚,漫天的自桥、长长的人龙,贞静贤德的宛娘成了传奇人物。

到处都有关于她的传说,传说她带着丰厚嫁妆嫁入夫家,置宅院、助夫君,让夫君一帆风顺进入朝堂。

传说夫君入仕,她并未跟着夫君入京享福,反而自愿留在老宅照顾年迈公婆、教养子女。

她心慈人善,不但孝顺长辈、敬爱丈夫、悉心教养一双儿女,还省吃俭用,把省出来的银子雇大夫为百姓义诊,对贫户胀粮,冬日里甚至替贫户修宅院,让许多贫户免于饥寒交迫。

笔事如火如茶地传遍晋州每个角落,有人便有批评,在盛赞夏氏的同时,江氏虐待嫡子嫡女,掘地三尺、强夺嫡妻陪嫁之事,又被提了出来。

这故事被有心人带进京城,竟有书册以夏氏为模范教本,指导闺中女子的品德教育。

不多久,这本书被送到皇帝桌上,皇帝觉得有趣,派人暗中查访莫府之事,查得事实与书册所述相仿,只不过书中没提到嚣张跋息的江媚娘,想来是夏氏宽容,从不对外言人之恶。

于是圣旨下,皇帝追封夏宛娘为四品浩命夫人,赐凤冠霞帕,并责江媚娘的娘家父母教养失职。

江媚娘费尽心机、谋害人命,到最后并没有得到所想。

康元三十四年。

庄柏轩带着莫钫敏到益州设籍、参加考试,初试啼声,他取得生员资格,成为一名秀才。

康元三十五年。

莫钫敏与师傅又走一趟益州参加乡试,一次中地,成为举人。

康元三十六年。

诗敏开始替未来打算,她暗想,如果江姨娘不是夸大胡扯,那么当官的,要是不能得圣恩厚赏,就只是名声好听,薪棒必定不多,再加上无法免除的应酬,日子恐怕要过得左支右拙。

日后,二哥是要走仕途的,那么她守着娘留下来的银子,只出不入,早晚要过不下去。

于是诗敏在凌师傅的陪伴下,走一趟母亲留下的庄园,那庄子不在晋州而在京城市郊,入城只需要一个半时辰,庄子很大,还带有百审田地,但多年来放任着无人管理,几个庄园老人见到十三岁的诗敏,还不认得主子。

她和凌师傅花费几天工夫把庄园从上到下巡视一遭,发觉庄户居然穷得连下锅的米都没有,想来是母亲出嫁后,因路程遥远,一直分不出心思打理,只好任由它茉芜。

诗敏聚集庄户,先发给每户二两银子,让他们买米买粮、置衣修房,此举替她赢得善待下人的好名声,自此庄户们对诗敏的提问,皆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她向庄户们询问,他们如何过日子?

庄户们争先恐后回答过,她才明白,这个庄园里有近百户人,年轻力壮的会进城打零工,年纪大的,便靠捕猎鱼兽、采食野菜维生。

多年前,庄园有人管理时,主人每年还会发下耕牛与种籽,让他们种点粮食养家糊口,近年来主子不管不问,他们就这样据据掘掘地过活。

明白状况,诗敏先找来几个善农事的庄人,好菜好肉养着,关起门来,与他们讨论百审田地的利用。

几天后,诗敏再三斟酌,与凌致清从京里聘来、擅长水利农事的先生们研议过后,决定将田审分成四个部分。

先雇工人开凿沟渠,将河水引进东边的土地,以便种植水稻,稻田蓄有足够的水,可以养鲤鱼、膳鱼和鸭子,养这些动物有好处,它们可以吃掉为害稻粮的虫子。

钡渠从水田中间流过再往西边引,西边的土地用来凿湖蓄水,湖中分成几区,养植莲藉、菱角及鱼虾贝蟹。

河水继续往南边引,所经之处可梧蔬菜果树,并辟一块平整之地,象养牛羊,而原本就植下果树的十来审田地暂且保留,看看来年收获如何,再决定要不要除旧株、植新栽。

至于北边的区域范畴较小,那边原是一大片藉郁竹林,可以生产竹笋,再将竹林用篱芭给密密圈起,便可以在里头放养山鸡、兔子。

事情议定,诗敏开始分派人手、雇用管事、分层负责。

原本前往城里打零工的庄户,知道主子要花银子雇用人手,自然都留了下来,从挖河道开始进行,他们一边工作,一边想着未来有饱饭可吃的日子,原本死气沉沉的庄园顿时鲜活起来。

之后,银子虽然一笔笔花出去,却也渐渐看到成绩。

每隔两个月,诗敏就在凌师傅的陪同下走一趟庄园,不到半年,庄园已是生气蓬勃,一副绿意盎然的模样。此为后话。

母亲的陪嫁里还有晋州三个铺子,她在世时,手下经营的铺子还挺赚钱的,但诗敏接手后,铺子管事见两个主子一痴一稚,便懈怠起来,自此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诗敏心想,孝期一满,便要搬到庄园长住,届时晋州路遥,铺子更加照管不到,与师傅和哥哥再三商议后,她决定将铺子全卖掉,到京城顶下一间宽敞铺子。

她本计划租出去,收些租金贴补家用,凌师傅却建议,何不开个医馆?

诗敏想了想,可行,一方面能够练练自己的医术,一方面可以赚点银子,不过那是以后的事,目前自己还小,怕是不会有人肯给个小丫头看病。

事情敲定,凌师傅找来两个坐堂大夫,说他们是自己的昔日好友,看着两个衣冠楚楚、面目不凡的男子,她不得不怀疑,师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怎会有那么多『昔日好友』,在她需要时,挺身相帮?

康元三十七年。

兄妹俩守孝三年期满,莫钫敏十七岁,诗敏也十四岁了,对于事情早有自己的见解。几番商讨,他们决定接母舅家的五舅母到庄园长住。

五舅母嫁给五舅短短几年,五舅就离世,因为五舅母无出,族里自然不愿意将家产分给她。而外公、外婆相继离世后,再无人肯照看她,只有与五舅亲近的三舅肯偶尔周济嫂嫂。

确定这个消息后,诗敏将五舅母接走,并修书一封至京城给父亲。

信中提到五舅母寡居,族中将京郊的庄园分给五房,因五舅母独居生活寂寥,想找人陪伴,问爹爹,他兄妹二人可否搬进庄园,与舅母同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