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穿书来镇宅(下) 第5页

作者:简薰

立冬的时候,朝廷下了新政,每人得缴一两安家银。

每人,指南巢国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大官,还是农村,总之只要是南巢人,就得缴这一两。

战事显然不乐观,朝廷没钱了,直接跟老百姓索要。

李福熙知道卫老夫人拿不出四十几两,她自然担起这分支出——卫家当然没人感谢她,只觉得你有钱,你应该的。

李福熙有一个优点,我怎么对你,那是我的事情,不会要求你感谢。她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对对方好,却要求对方反馈,这样的付出是要经过对方允许的”。

卫老夫人虽然对毛姨娘摆主母派头,到现在还要毛姨娘伺候早餐,但比起京城其他大户,卫老夫人已经算菩萨转世了。毛姨娘有自己的房间,做刺绣能存私房,还能天天到小跨院看孙儿,在其他门户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事情。

看在这点的分上,李福熙不介意对卫老夫人好一点——她是不疼爱卫东风,但也没跟卫东风对着干。

四品中书侍郎征了几个进士到门下,有幸入门的赵进士就很倒楣,他的嫡母以为这庶子发达了,内心记恨亲生儿子没考上,天天发疯让赵进士难堪。后来中书侍郎跟太子推荐抄书人选时,赵进士就没有在名单上。

不安定的家人,对于官路也是影响。人家会想你一家子鸡飞狗跳,怎么有资格为皇帝分忧,卫老夫人虽然没有加分作用,但也不至于扣分。

看在这点上,李福熙不介意照顾她——等卫老夫人来求她是满有趣的,不过她知道卫东风肯定不会喜欢这样。他很古板,嫡母怎么样都是嫡母,不可以捉弄。

就这样,时序入冬。

听说南巢跟大瑞边界下起大雪,上回边界大雪是三十几年前了——南巢国的士兵都禁不起冷,反而中原国家大瑞很能适应,连续两次突袭得手,南巢死伤上千。

此讯六百里加级快报入京,皇帝面如死灰。

小雪时,卫东风退了十里地。

平安来告诉李福熙这消息,李福熙意外镇定——她有一种感觉,她的穿书生活现在才要开始。

是苦乐参半,是必须拿出力气跟勇气才能前进,是真正的人生。

早上问安时,卫老夫人照例一番废话,最后说:“有没有什么事情要说,没有就各自回房吧。”

李福熙往前一步,“婆婆,媳妇有事情要说。”

卫老夫人面对这公主庶媳,实在喜欢不起来。但老实说战事再起的这几个月,公主又确实把卫家照顾得很好,想到亲儿子亲孙子,卫老夫人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感谢她的。

“公主有事情就说吧,老太婆听着。”

李福熙知道卫老夫人说自己是老太婆无非就是想让她局促,但她听多了,也麻痹了。现在正事要紧,“婆婆,我们卫家人口太多了。卫娥,卫琳,卫梨,卫荷都是嫁人的年纪,反正最近无事,我们就把这四个姑娘嫁出去吧。”

卫娥,卫琳,卫梨,卫荷,有的是大房的,有的是二房的,相同的都是年纪偏大,但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婚。

此时四个女孩一听公主提起婚事,都有点期待。公主有的是钱,只要愿意出嫁妆,自己就能嫁上不错的人家。

柳氏最是关心,卫娥,卫梨都是她的。虽然是女儿,但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可能不担心,“公主这可是要帮我家娥儿跟梨儿张罗婚事?先说好,我家娥儿跟梨儿只嫁读书人,商户那些是不嫁的。”

李福熙在内心翻了个白眼,卫娥跟卫梨条件又不好,还挑呢,嫁妆才五两银子想上天吗?等待发派的进士跟举子挑妻子,也会挑员外的女儿好吧,这样才有助力,但她懒得跟柳氏解释了。

“卫家的嫁妆是五两银子,我再给四个侄女添五两,我的想法是嫁给做生意的人家,顶级富贵我们是攀不上,嫁给一般门户,普普通通过日子也挺好。”

“那怎么行!”柳氏尖叫起来,“我的女儿肯定要荣华富贵,嫁给一般门户太委屈了,我们可是一品门第。”

“我们是没钱的一品门第。”李福熙无情戳破她,“现在战事吃紧,皇帝肯定对卫家各种看不顺眼,我们得减少人口,不只大姑娘们得出嫁,小姑娘们也都得过继到宗亲门下,从家人变亲戚。

“接着二房分出,只剩下大房的八子,以及我们三房的一子两女,如此人口减少三分之二,就不会惹人闲话。”

一番言语,厅上众人大惊失色。汪氏还好,自己没被分出去,全家还能寄生在卫东风这支上,但柳氏却是不愿意。卫东厚没出息,她自己又连生六女,分出去是要靠什么过活?庶子才不会孝顺她!

卫娥听到自己要嫁入普通门户,爹娘还得分出来,那自己以后就不是一品门第的小姐了,这样丈夫如何尊敬自己,想想也来气,“公主说要把适婚年龄的女儿嫁出去,年纪小的就分给宗族,那为什么卫盈跟卫有余不用?”

李福熙觉得好笑,“卫家支出靠的是大将军的俸禄,大将军养自己的女儿天经地义,却没听说养侄子侄女天经地义的。”

柳氏急吼吼的说:“总之我不同意!婆婆您也别同意,要是我们分家,我们这一房就等着饿死了!”

李福熙奇怪,“入京前不就过得好好的?怎么现在分家就会死?为何以前二哥能干活,现在就不能干活?二嫂膝下的宝山,国强,来富年纪也都不小,可以让他们出去找活计了。”

“不管!”柳氏撒泼,“除非一个月给我们十两,不然我们不分家!”

汪氏阴阳怪气,“哎哟!不下蛋说话倒挺大声,三弟一个月也才拿二十两回家,弟妹一个人就要十两,那我们整个卫宅靠十两,有这道理吗?”

卫老夫人难得沉吟起来——这几个月她也有派人出去打听消息,都是战事不乐观,老三不知道怎么了,这次很个顺利。

她也想过,老三可能打不赢。方娘子说,大瑞国可有南巢的好几倍大,人人身强体壮,上次老三打赢恐怕只是运气好,没人次次好运的。

她当然希望安享晚年,但也不是没想过老三战败。她看大戏上战败的家族都很惨,轻的话就是革官,重的话甚至全家下大牢。

她这阵子睡不好,都在想这件事情,一方面埋怨老三没用,不能快点打赢回来。一方面又觉得该做最坏的准备。方娘子说了,二十几年前忠武将军连退三十里地,然后投降西瑶国,皇帝把忠武将军全家都砍了。

如果他们卫家也被不争气的老三连累,如果老三那没用的家伙为了惜命投降,那他们卫家就没人捧香了。

卫老夫人这阵子也在想这件事情,但总下不了决心。卫东雄是手心,卫东厚是手背,她都舍不得,可是万一老三那边真的出意外,她总不能让卫家断了根。

想了想,卫老夫人慎重开口,“二媳妇,老婆子看公主这回说得对,你们那房就分出去吧。”

柳氏大惊,“婆婆!不要,我们可没做错什么事情!我们又没银子,我们能去哪里,婆婆,别赶我们出去!”

卫娥更是恨,“祖母总是偏心大伯!”

卫老夫人却是想起忠武将军的惨剧,下定决心,“我会给你两百两,你晚上跟东厚商量,找个宅子,全家搬过去吧。老婆子会让宗主写分家谱,从此我们两家当亲戚,不当家人。”

柳氏原本要哭嚎,一听有两百两,顿时停住眼泪,“两百两?”

汪氏眼睛一亮,“婆婆,您有两百两?二房拿两百两也太多了,不如我们一房分一百两还差不多!”

卫俊杰的妻子蔡彩娘已经怀孕,在卫老夫人面前能说上几句话。此时肚子一挺就往前,“太婆婆,俊杰才是我们卫家的长子嫡孙,照说有银子应该给俊杰哪!”

汪氏连忙点头,“就是,古来只有长子嫡孙能拿多,没有给二房的道理。”

卫志铭的妻子牛九娘不满了,“太婆婆,志铭也是您的嫡亲孙子,何况读书又比大哥好多了,要给也应该给他。”

柳氏大叫起来,“那是我们二房的,谁都不准动!”

李福熙就看厅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为了谁能分那两百两吵得不可开交——卫老夫人也挺厉害啊,天天哭穷,一出手就是两百两。

总之,多亏了这两百两,卫东厚跟柳氏这一房对搬出去都没有什么意见,不过七八天就找到合适的宅子搬过去了。

二房九子,六女,两姨娘,搬出去卫家一下少了一大半。

然后大房的卫琳跟卫荷也嫁出去了,嫁妆一共十两,嫁的都是做小生意的人家——皇帝气卫东风迟迟不凯旋归来,但见卫家女低嫁至此,又不好责备了。

大房另外有四个庶女,都分给了卫家亲戚。当然是有银子的,也定好契约,等于请亲戚代养,没让那四个庶女吃亏。

至此,卫家大宅剩下卫老夫人,大房十二人,三房五人。

第十章  晕,又战争了!(2)

卫家过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年——高兴不起来,热闹不起来。

随着战事紧张,卫家众人害怕被连累,只有卫东雄喝酒后大声了几句,蔡彩娘跟牛九娘第一次看到公公发酒疯,两个新媳妇面面相觑,都说不出话来。

过了元宵,朝廷再度下令要百姓缴银子,这回不是一人一两,是一人三两,缴不出银子的杖责十板,下牢直到缴清为止。百姓苦不堪言,但也只能乖乖上贡,从此卫东风名声在民间一落千丈,都说他不会打仗也不放权,害得百姓一直缴军饷。

卫盈因为这样,不去官学了。李福熙也不想勉强她,同学整日说你爹没用,谁都不想去学校。

于是亲自教导卫盈读书写字,她堂堂国立大学的学生,当年国文学测顶标,教个小孩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卫盈只跟母亲学过做菜,没想到母亲也会古诗词,这下更崇拜母亲了,看着李福熙的眼神总是闪闪发亮。

春来笑着说:“恭喜公主,终于收服了九小姐。”

李福熙看着春来的大肚子,“这一两个月就要生了吧。”

“大夫说是下个月。”

李福熙是很喜欢春来的,才生产过,也能理解孕妇的辛劳,“都跟你说肚子大了,不用到小跨院伺候,怎么也讲不听。”

紫珠笑说:“春来姊姊怕闷呢。后罩房都是年纪大的婆子,也说不上几句,还不如到小跨院来。”

春来没说话,也没否认——她是大着肚子,做事不方便了,但陪公主解解闷还行。何况大将军让平安不用上前线,她心生感激,更觉得要好好伺候公主,报答大将军。

就这样冬天过去,进入了春天。

春雨下个没完,潮湿多润。李福熙身为台湾人,都觉得南巢太潮湿,她觉得自己需要除湿机。

这阵子如果有什么好,就是卫无忧跟卫有余长牙了。

小宝宝长牙,许是不舒服,两人整天流口水。

卫有余本就爱撒娇,这下更黏人了,睁眼就要见到李福熙,不然就哭。

虽然知道女儿是假嚎,但李福熙还是吃这一套——大抵为人母都无法抵抗自己的孩子,她现在跟毛姨娘更亲了,也稍微能懂卫老夫人的偏心。自己的女圭女圭,没有不偏袒的,哪怕再没出息,都是自己怀胎十月生出来的。

等卫东风凯旋回来看到这两个宝宝,肯定要吓一跳。他这都去了几个月,小娃儿几个月已经变化很多。

李福熙庆幸自己亲力亲为的照顾,孩子黏她,不是黏嬷嬷。

“公主!”格扇一下被推开,楚嬷嬷慌慌张张进来,“快点准备,宫中来人传话,圣旨一个时辰后到。”

战事胶着,这时候的圣旨可不是什么好事。

李福熙心眼一转,“紫珠,玉竹,把那套红宝头面拿出来,我要十二件全戴身上。还有把银票缝入无忧跟有余的锦被,针脚不用细,看不出来就好。你们如果有私房的,记得都带在身上。”

又想着春来还在坐月子,连忙让楚嬷嬷去后罩房传话,主要也只有一样,打包细软——圣旨到来,除非死了,都是要出去迎接,何况只是一个小小的月子。

紫珠收拾好了,李福熙又让紫珠去卫老夫人跟大房那边通气,主要还是让他们把身外之物带好。

算算时间差不多了,李福熙牵着卫盈,紫珠抱着卫无忧,玉竹抱着卫有余,平安扶着春来母子,几人到了卫家狭窄的前庭。

李福熙就看卫老夫人一身华贵,珠宝满身,腰间鼓鼓的,显然是塞了银票。大房众人也是如此,人人打扮得如入宫一样慎重,看到这些人还肯听自己的话,李福熙觉得还算安慰。

前庭已经摆好香案,等圣旨到来,由卫老夫人带头,下跪迎接。

那内侍打开黄澄澄的卷轴,念了几句文言文,李福熙国文程度不错,还能懂,意思就是卫东风无用,不能给皇帝分忧。

中间就是皇帝自吹自擂有多仁德,所以没有降罪。

最后八个字才是重点,打回白身,即刻出门。

李福熙心一凛,幸好自己有感觉,不然真的即刻出门,身上又没银两,是要去哪里。他们一家二十几口人,有老有小,在这春雨连绵的季节,可没地方去啊!

卫老夫人最是心急,接过圣旨后连忙问卫东雄,“这圣旨上说什么?”

卫东雄一脸为难,“老三的品级被拔了,皇帝命令我们马上离开,不能耽搁。”

内侍已经五十几岁,什么情况都看多了。今日卫家落魄,但人生难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倾倒的家族随时可能再起,于是说话也客气,“各位这就出府吧,老奴还要清点宅子的东西。”

蔡彩娘跟牛九娘那是青天霹雳,她们才过门几个月,想着到一品门第过好日子,没想到屋子狭小,人口多,上面两层婆婆,现在居然还要被驱逐出去?

蔡彩娘当下就不乐意了,“这位公公,可不可以请您跟皇帝说,要赶就赶三房,让大房继续住着。说来说去,三房是庶出,跟我们大房关系不大。何况我跟二弟妹还怀孕,实在是不宜奔波,请皇帝别这样对我们。”

牛九娘跟着附和,“公公明监,我们在这里住得好好的,不想搬。三叔打不赢确实有错,那让三叔娘带着一家出去吧,就算是皇帝那也得讲道理,我们大房又没做错事情,凭什么要我们出去?”

那内侍饶是历经大风大浪,听到这么愚蠢无知又大不敬的话还是忍不住错愕。

卫将军他见过几次,如此英明神武的一个人,怎么家人都这副德性?皇帝没把卫家众人都下大牢,已经是看在卫将军过去十六年军功的分上了。

汪氏想到要离开京城,又烦又气,“老三做事自己担,把三房赶出去就是了,赶我们做什么,我们可什么坏事也没干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