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登入注册
夜间

风流王爷傻刺客 第2页

作者:花儿

她离开燕国快四年了,当初这个爱娇爱笑爱闹的小师妹也才十二岁多一点,这么多年过去,她身子长高,岁数增加了,但说话行事还是带着三分任性七分稚气,一定是被师父给惯坏了。

说也奇怪,师父对谁都很冷淡、严格,偏偏对这个小师妹疼爱有加,其他人虽然觉得师父偏心得厉害,可在师父盛威之下,也没人敢抱怨什么。

安熙又是一笑,吐了吐舌头。“哪有那么严重?”

不过就是把殿下救出来而已,这么没有挑战性的事太简单了,一点都不好玩,她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等于祸水。

孔老夫子常常告诫后人,要而不婬,要对敬而远之。

可是边花乱却偏偏把至圣先师的忠告当作马耳东风,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对他而言,不是祸水,而是保障。

若他不好,若他不成日徘徊于温柔酒乡,今天还能有命在吗?

当今皇上虽然是自己的皇兄,但他天性阴毒猜疑心重,又没有容人的气量,要是他锋头太健,迟早会引来杀身之祸。

明哲保身是他做人的原则,可惜的是,他的皇兄依然信不过他。

平南将军李凌一脸忧心忡忡的看着边花乱,年近六十的他两鬓早巳花白,满脸都是南征北讨后的风霜和沧桑。

他年初才因战功显赫而受封为一等爵,应该是要笑容满面、踌躇满志的,可是他现在的神情却有如大祸临头般的凝重。

“唉。”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看样子,我这个劫难是过不了了。”

边花乱看着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将军,他对先皇满腔热血,原本是最受倚重的一代名臣,如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他也不胜欷吁。

“皇上这次是非除掉我不可了。”他摇摇头,又是一个叹气,突然神色激昂的说:“也好!我是武将,本来就该建立功业,报效朝廷!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我立刻出兵,就算兵败也死而无怨。”

他早该追随先皇于地下,这些年也不用受皇上的排挤和猜疑。

“将军。”边花乱道:“这事非同小可,关系塞北万民的生计,千万不可意气用事。”

“唉。”李凌又是一声长叹,“这也是我找你商量的原因了。”

“恐怕我帮不上忙。”他同情李凌,但他知道他不能趟这淌浑水,否则他的皇帝哥哥可有机会和理由来对付他了。

这些年来,因为天灾不断,朝廷课税严苛,百姓眼看都要活活饿死,为了求生存,于是有力气的便集合起来反抗,造成国内流寇四起,动荡不安,最后结合成一股极大的势力,以强大的兵力和朝廷抗衡。

贼寇从广西起事,一路沿着长江而下,先是武昌、安庆失守,接着连六朝古都金陵也保不住,势如破竹的攻城略地,沿途朝廷的关隘城池如同虚设。

贼寇来得如此猛烈,而朝廷居然如此不堪一击,情况真是出乎意料。

李凌和杨顺、王成三位将军临危授命,兵分三路扫荡流寇,三位老将军用兵精妙又了解战场上瞬息万变,稍有闪失便是一败涂地,因此小心翼翼的剿寇,倒也清了不少关隘,夺回了金陵。

此时北边的燕国,却趁着朝廷发兵剿寇、边境空虚时进犯。

燕国虽是边陲小柄,国土又只是一大块贫瘠、荒凉又干旱的大沙漠,却抚育出一个又一个逐水草而居的部落,成就一批批擅于骑射、精于格斗的塞外子弟。

在位的文成皇帝嗜利黩武,野心很大,早巳对中原的牛肥草长觊觎已久,立刻对内患不断的云国进犯。

燕国太子景浑以五千轻骑叩关,轻易的夺下北边戍守重镇马桥城,跟着一路南下。

云国皇帝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立刻封李凌为扫北大将军,手握精兵二十万,立刻北上抗敌。

如此一来京师空虚,若是手握二十万精兵的李凌叛变,边束端可就糟糕至极。

因此他将李凌九十岁老母,以及一家上下三十一口全数接进宫,美其名为保护,其实是要让李凌心有顾忌,而不敢心生二志。

就算如此,天性多疑的边束端依然放心不下,派了康三王边水沂和康六王边花乱督军,还传下一道密令,若将军有不轨之心,先斩后奏。

还好李凌首战告捷,一举将燕国太子擒住,逼迫燕国退兵。爱子受俘,燕国皇帝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只得传令退兵,并且退出云国戍守线五百里以示和平。

这时候却又传来流寇围住了杭州城,情况十分危险,因此燕国一退兵,李凌大刻拨兵南下救援。

他平塞北、扫流寇,出生人死让他封到了一等爵,但是他心知肚明皇帝对他始终猜疑,因此平乱之后自动交出兵权,以示绝无二心。

“王爷。”李凌苦笑道:“这个忙,你帮不帮得到,你我心知肚明。”

在皇帝如此妒才,百般猜疑之下,别说有心人不敢乱来,就是有聪明才智的人也得加倍小心,以免锋芒太过,引来杀机。

康六王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他长年随侍先皇身边,深得先皇的心,之前先皇出征时带着他同行,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先皇是要训练他兵务,以利往后能接掌大业,毕竟局势动荡,除了当一个好皇帝之外,还要会打仗。

可惜的是先皇在位时,为了平衡各皇子间的关系,特意不立太子,是死后才由封至三公的胡钦和手握兵权的雄乎引先皇遗诏,传位给大皇子边束端。

就算有皇子质疑遗诏的真实性,也因忌惮雄乎手中的兵力而闷不作声。

不知道该说先皇有先见之明,把遗诏传给雄乎让他保大皇子平安上位,还是大皇子有先见之明,知道要登上皇位得先掌握兵力。

总之,事已成定局,百官高呼万岁,边束端得到了天下。”扫北之时,若不是王爷智识过……”他还没说完,边花乱就笑着打断他。

“那是将军用兵如神,跟我可一点关系都没有。”

李凌知道他不肯担这个功劳,又是一声叹息。“王爷,我年老多病,要领军而北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边花乱这时候听他一说,才知道原来如此,虽然早已猜到皇兄一定会派兵西北,可没想到会是垂老的李凌领军。

梨都位于云、燕两国之间,一向是两国贸易、交通的重镇,是个非常重要的城关,里面的居民有云人、有燕人,但更多的却是回人。

三个月前那里发生了回民变乱,杀害了梨都驻军统领,燕国以保侨为理由,出兵占领了梨都。

“塞外苦寒,用兵辛苦,将军是不该接这苦差事。”他明知道这一定是皇兄的主意,而且有陷害的意味,却还故意装作不懂。

燕国之患也不是一两日之事,以往几次大规模的北征,虽然都能打退他们,但其实他们元气未伤,所以一旦他们班师回朝,很快又卷土重来,让边境动荡,烦不胜烦。

要收复梨都虽然不容易,但也不会让身经百战的李凌如此苦恼,一定有什么更不好的事发生。

他猜皇兄要他收复梨都,却以内乱刚定国库空虚为由,不给足够的兵力和军饷,因此李老将军才发愁,找他来商量。

他知道自己猜得八九不离十,但却不愿意说破,以免替自己惹麻烦。

“我何尝愿意去。”他愁眉苦脸的说:“这是皇上的意思呀。王爷,你也知道我的难处了吧,就算我不说,你也猜得到。唉,西北之征、梨都的收复都在这一举了。

“我虽有计划,却苦无军饷,也不知道到哪去筹措。如果入冬之前不能率兵北上,皇上一定会怪罪下来,撤职还算事小,只怕我老命不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单击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加入书签|返回书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