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登入注冊
夜間

情人無淚 第9頁

作者︰張小嫻

她有時會開玩笑喚他華生醫生。讀到緊張的情節,她不準他讀下去,要自己猜猜結局。雖然她從來沒有猜中,倒是精神可嘉。

有時候,她會要他讀醫科書。他也因為朗讀而把書里的內容記得更牢。他漸漸意識到,她並不是真的喜歡听這些她不可能明白的書,而是不想佔去他溫習的時間。

在宿舍台階上等她回去的那個晚上,他告訴自己,今後要為她努力。荒廢了一年的功課,需要雙倍的努力去補回。然而,能為一個人奮斗,那種快樂無可比擬。他無法摘下星星作為她的眼楮,讓她的眸子重新閃亮,但他們可以彼此鼓勵。

兩個人一起,路會好走一些。

到了醫科三年級下學期,徐宏志已經為她讀完了三部引人入勝的福爾摩斯故事。她的「華生醫生」在朗讀方面很出色。他的聲音抑揚頓挫,還非常可惡的經常在緊張關頭故意停下來,懶洋洋地說︰

「我累了,今天到此為止。欲知後事如何,請听下回分解。」

那麼,這件案到底是自殺還是謀殺呢?如果是謀殺,凶手又是誰?福爾摩斯到底是什麼時候就了然于胸的?有好多次,她要奉承他、請求他,甚至假裝生氣,命令他繼續讀下去。

讀書,是他們兩個人之間最私密和幸福的時光。別的情侶是去跳舞、唱歌、看電影,他們卻在樹下、草地上、房間里,下雨天的某個樓底下,沉醉在不同的故事和文章里。她難免覺得自己虧欠了他。于是,有時候,她會提議出去走走。

兩個人在外面的時候,無論走到哪里,他總是把她的手握得很牢,深怕她會走失似的。那一刻,她會抗議︰

「我還沒有盲呢!」

每一次,當她說到「盲」這個字,都立刻嗅得到他身上那股憂傷的味道。她豈不知道,她是在和時間賽跑?在失明的那天來臨之前,她要盡量地貪婪地多看他一眼,把他的一切牢牢記住。造物主拿走了她的視力,卻永遠拿不走她的記憶。

她曾經在草原上追逐一群可愛的小斑馬,這種無法像馬般被馴服的動物,跑得非常快。她也曾在飛揚的塵土後頭追趕一群羚羊,傻得以為自己總有一天能追上它們。

世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跑得比時間和生命快。賽過光陰的,不是速度,而是愛情在兩個靈魂之間的慢舞。

幾年前,她讀過白芮兒。瑪克罕的自傳故事《夜航西飛》,這位生于一九○二年,在非洲肯亞訓練馬匹,也是史上第一位單人駕駛飛機由東向西橫越大西洋的英國女飛行家,在她的自傳里就提到非洲寓言中一個和生命賽跑的故事。

澳天,她要徐宏志為她再讀一遍這本書。

一個陽光溫煦的午後,在醫學院旁邊的那棵無花果樹下,徐宏志為她讀一本剛剛出版的《國家地理雜志》,里面有一篇關于肯亞的文章。

他們背靠著背,他拿著雜志,說︰

「听著啦!是關于你的故鄉的。」

他喜歡把肯亞喚作她的故鄉。

對她來說,那個地方,既是故鄉,也是異鄉。

那篇文章說的是肯亞小犀牛的故事。成年的犀牛給獵殺之後,遺下出生不久的小犀牛。它們無法自己生存,志願組織的保育人員會用女乃瓶來喂哺這些可憐的孤兒。

「你看!是個香港女人!」徐宏志指著上面一張圖片說。

她心頭一震,轉過身去,眼楮湊近那張圖片看。圖片里,一個女人慈愛地抱著一只濕漉漉而長相奇丑的小犀牛。就像抱著自己的孩子似的,她用女乃瓶給懷中的小動物喂女乃。

不用細看說明,她也知道這是她繼父拍的照片。她繼父是拍攝野生動物的華裔美籍攝影師。

相片中那個四十出頭的女子,是她的母親。她的母親,愛動物勝過愛她的孩子。不,也許她錯了,母親愛的是自由,勝過愛她作為一位母親的責任。

她父母在她兩歲那年分開。她父親是個感情的冒險家,輕率地以為婚姻和孩子會讓自己安定下來。結果,這段短暫的婚姻只能使他明白,還是單身適合他。于是,有一天,他提著行李,搭上一班飛機,再沒有回來。

她的母親在她四歲那年認識了她的繼父,他是另一種冒險家︰在非洲野外拍攝危險的野生動物。母親深深愛上這位勇敢的攝影師,連他那個蠻荒也一並愛上了。她把只有四歲的女兒留給自己的母親照顧,跟隨她的情人奔赴肯亞。在那里,這個經過一次婚姻失敗的女人,發現非洲大陸才是她向往的天地。

為了贖回某種歉疚,母親在她七歲那年將她接到肯亞去。九歲那一年,卻又把她當作郵包一樣扔了回來。

她無法原諒的是︰母親為了後來那一場可怕的意外而無情地把她送走。

她慈愛的外婆再一次接住了這個可憐的小孫女。

直到外婆過身之後,母親才從肯亞回來一趟。然而,親情也有等待的期限,久等了,就再也無法修補。她和母親在葬禮上總共說不上十句話,像兩個陌生人似的。

她沒有好好喂養自己的孩子,卻溫柔地喂養一頭小犀牛。

她很想告訴徐宏志,這個擁有一雙任性的眼楮的女人,正是她母親。然而,也許還需要一點光陰,她才能夠平靜地道出這個故事。

蘇明慧的外婆出生于重慶一個大富之家。家道中落又遭逢戰亂,外婆逃難到香港的時候,已是孑然一身。

外公早逝,外婆在國內取得的大學學歷得不到承認,只能在公立圖書館當一名小職員,靠著微薄的薪水,把獨生女養大。到了晚年,還要背起孫女兒這個小包袱。

同外婆相依為命的日子,圖書館是蘇明慧的家和搖籃。外婆上班的時候把她帶在身邊,她會乖乖的坐在圖書館里讀書和畫畫。書和畫筆是她的玩具,陪著她度過沒有父母的童年。

外婆很疼她。晚上回到家里,無論多麼疲倦,外婆都會坐在床畔,給她讀童話故事。她怎麼會料到,許多年後,命運之手竟安排另一個親愛的人,為她朗讀故事?雖然讀的不再是童話,卻是更動人的故事。

她只是擔心,徐宏志花了太多時間為她讀書。三年級醫科生要讀的書,堆起來比他整個人還要高出一些。他哪里還有時間溫習?于是,許多時,她會說︰

「我想听你的醫科書!」

他讀的時候,她會很努力去理解,時而拿起一面放大鏡認真地瞄瞄書里的圖片。

那些艱澀的內容,由他口中讀出來,竟成了詩韻。人體的各樣器官、五髒六腑、復雜的神經,以至磨人的疾病,都化作一支為靈魂而譜寫的歌。

她用以回報這種天籟的,是牢牢記住,別再在他面前提起「盲」這個單音節的字。

多年來,她一個人生活,習慣了獨立,也很會照顧自己。同徐宏志一起之後,她總希望能夠照顧他,為他做點什麼。

兩個人在便利商店再遇的那天,他傻呼呼地說︰

「我是絆倒你的那個人。」

他並沒有把她絆倒。剛好相反,他是扶她起來的那個人。她一向以為自己不需要任何人。即使在知道自己患病之後,她也冷靜地安排以後的路,為的就是不需要依靠別人。

那天,她把所有畫具拿去扔掉。回去之後,發現手里沾了油彩。她用松節油使勁地擦掉那些油彩。就在那一刻,她對鏡一瞥,吃驚地發現,她像她母親,同樣冷漠無情。

我們都遇過這種情況︰某人跑來,說︰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單擊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翻頁

加入書簽|返回書頁|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