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登入注冊
夜間

剪不斷的鄉愁 第19頁

作者︰瓊瑤

那晚,我根據古詩詞,寫了一首小詩︰

「從別後,盼相逢,幾回魂夢皆相同,卷我鄉愁幾萬重!

山寂寂,水蒙蒙,斷續寒砧斷續風。

今宵坐擁長江水,猶恐長江在夢中。

第十六章小山峽和ENG小組

小三峽。以前,我從不知道三峽中還藏著一個小三峽,自上隆中號以後,才听到陳船長和招商局諸位先生,即使被認為是「普通的風景」,在我眼中都非常「不普通」,對「小三峽」,我更是心向往之。小三峽,實際上這是長江的一條支流,這條河的名字叫「大寧河」,據說,發源于陝西省,全長二百五十公里,在巫峽西口注入長江。所謂「游小三峽」,就是從河口朔流往上游深入,沿河兩岸,有峭壁懸崖,有巨大濃蔭,水勢也很驚險湍急。據說,李白詩中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情景,在大三峽已不復見,而小三峽中,卻能重現。

自從去年十月起,雨水就不多,現在,長江和大寧河,都一正值枯水期。陳船長遺憾地對我們說︰

「以前可以從大船直接下到小船,進入大寧河,現在不行了,要上碼頭,坐車到渡口,再改乘小船。大寧河里的小船,名字叫柳葉舟,顧名思義,就是那麼窄窄小小,像一片柳葉一樣輕巧,因為它輕巧,才能在激流中穿越險灘!」

柳葉舟!我一听就覺得興奮。中國人實在是個詩意的民族,連船名都取得如此美麗。我興致勃勃地問︰

「我們是不是要去乘柳葉舟呢?」

「哦,那不成!」陳船長笑著說︰「那太危險了!也太慢太小了!現在我們有機動船,專門給游客用,一條船可以坐二十個人。如果乘柳葉舟游小三峽,三天三夜也游不完!」

「可惜!」我有些失望。「我相信柳葉舟有柳葉舟的優點,那比較原始!」「不過,你還是可以看到柳葉舟!」陳船長熱心地接口,「在這兒的居民,他們依然用柳葉舟。」

「用來做什麼呢?」承賚問。

「對沿岸居民來說,那是交通工具,是謀生工具,有時它也是個「家」,他們可能吃住都在船上。在船上捕魚,也撈沙金!」「沙金!」鑫濤很驚訝︰「這兒還產沙金嗎?」

「是的!」陳船長點頭︰「還有沙金!」

多麼奇異的地方!我們在出發前,就充滿了幻想,實際上,當我們深入大寧河以後,才知道,這兒的「奇異」,實在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幻想!我們下了船,上碼頭,碼頭可一點都不詩意。又小又陡。要往上爬很高的石階,鑫濤一面爬一面喘氣一面數,爬到頂,他告訴我︰「一百二十八級!沒想到游河前要先爬坡!」

游河前豈止要先爬坡,還要先乘車呢!兩輛大巴士,開始在窄小的街道上橫沖直撞,左彎右拐,上坡下坡……司機藝高人膽大,車子顛上顛下,車內的乘客「前僕後繼」,車外的行人前躲後避,好不驚險!全車游客,人人靜悄悄,只有平家賢妹,一路「哇呀」,「哇呀」地不絕于耳。

幸虧這條路不長,司機技術可以得獎,把我們大家「安然」送達渡口。機動船已經在渡口等候。大家魚貫上了三條船,開始向「小三峽」出發。

風度翩翩的陳船長,據說從不下船陪旅客游山玩水。但是,我們這一路,每次下船登岸,陳船長都親自為我們做導游。陳船長實在是一位又細心,又熱情,又和藹的人。他見多識廣,做了幾十年船長,卻毫無驕氣,他自謙不能博學,但卻寫了一手好字。我們上船後,他曾經送了一塊「三峽石」給我們,黑色的鵝卵石上,他用白油漆,題了一首「不氣歌」。字好,用意更好。這次游小三峽,陳船長當然也陪我們一起去,帶了他的望遠鏡,隨時指點奇峰奇樹奇景給我們看,如果我說看不到,他就急壞了,非讓我看到不可。

機動船一出發,就經過了一個大拱橋,這橋連接兩座山頭,橋梁是半圓形的,非常引人注目。經過了橋,溯水而上,水流非常湍急。雖然是機動船,船夫們都身強力壯,身手矯捷。原來,大寧河中,險灘特別多,每當要經過險灘的時候,因為水淺,就必須停掉馬達,改用篙竿撐船。一條船上五六條篙竿,全都撐成了圓弧形,才能將船撐過去。

這樣「行船」,倒也非常特別。而兩岸風景,更加特別。

原來,小三峽是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三峽各有特色。機動船一進龍門峽,兩岸峭壁如削,從河中拔地而起,直入雲中,氣勢磅礡。而水流清澈,一望見底。水底,無數彩色小石子,像流動的綠玉中,嵌上了彩色的珍珠,讓人目眩神馳。不久,船經過了著名的「抹角灘」(此灘拐彎抹角,故取名為「抹角灘」)水流突然變得非常湍急,由上而下,像一灘滾滾奔流而下的平面瀑布。船夫拿著篙竿,用力地撐,嘴中「  」有聲。我看著激流在船身下洶涌奔馳,真不相信這幾位船夫能將船撐過去,但是,船終于渡過了抹角灘。我和鑫濤、初霞、承賚,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一臉不可思議。我們還在驚怔中,陳船長已拿著望遠鏡,大聲地喊著︰

「快看,那邊是青獅守門!」

我慌忙拿起望遠鏡,果然,峭壁上的岩石如同一只巨大的獅子,壁上的青苔,儼然獅鬃。取名「青獅」,想必這青苔經年累月,不會變色。看完「青獅」,又有一峰,像只巨大的香菌,取名「靈芝」。然後又看到了「熊貓洞」,熊貓縮在洞內,栩栩如生。陳船長笑著說︰

「「玩小三峽,你一定需要一些想象力,因為許多風景點,都靠人的想象力而命名的!」

確實如此。不止小三峽是這樣,大三峽也是這樣。

我坐在那兒,隨著大寧河的曲折度往山中深入,水流碗蜒,山峰嵯峨。許多時候,我們向著山腳筆直而去,以為河水已到盡頭,轉眼間,卻繞過了山腳,進入另一個境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句子,到了這種時候,才覺得特別「寫實」。然後,我們也看到了水中的柳葉舟,和撈沙金的「水上人家」,那窄窄小小的船上,常坐著大大小小的一家人,他們都喜歡穿紅色的衣服,紅衣綠水,煞是好看。

我拿著望遠鏡,不論往前看,往後看,往上看,往下看……處處有景,處處不同,我看得脖子都酸了。無意間,把鏡頭對向船後,嗨!居然和另一個攝影鏡頭又照面了!好辛苦的ENG小組,居然扛著機器下大船,上小船,一路跟隨,「拍全部旅客」,怎麼偏偏上了我這條小船?我對著那攝影機「嘻嘻」一笑,美景之間,連「脾氣」都不可能發了。

緊接著,水又湍急起來。原來大寧河中,凡是淺水激流之處,都名為「灘」。我們經過「抹角灘」的時候,覺得非常刺激,豈知,「抹角灘」只是個開始,這一路下去,過了一灘又一灘,簡直不知道有多少「灘」呢!然後,我們走完了龍門峽,進入了巴霧峽。巴霧峽中,峭壁更陡峻了,陳船長拿著望遠鏡在岩壁上搜索,忽然高聲叫著︰「快看!懸棺!」我急忙看去。實在太奇怪了,在那萬丈峭壁上面,居然挖著洞,有個棺木,一半在洞內,一半懸在洞外。這樣的「懸棺」一路有好幾處。據說,這些懸棺都有上千年的歷史,古人沒人現代化的爬山工具,挖洞工具,起重工具,真不知道怎樣能在山上鑿洞懸棺?至于這些棺木,為什麼不像傳統那樣葬入土中,而要高高懸在峭壁之上,到現在,這還是考古學家無法解答的「謎」。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單擊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翻頁

加入書簽|返回書頁|返回首頁